说到杀马特,大师兄想起一个很讽刺的段子,
「 杀马特强子因为失恋割腕自杀了,她60岁的母亲抱着他放声大哭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怎么能让我这个白发人送红橙黄绿青蓝紫发人啊……
说到杀马特,大师兄想起一个很讽刺的段子,
「 杀马特强子因为失恋割腕自杀了,她60岁的母亲抱着他放声大哭 :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怎么能让我这个白发人送红橙黄绿青蓝紫发人啊…… 」
所以,以现在的普遍认知来看,杀马特所代表的是一种 另类 甚至是 怪诞 的青年形象。他们通常染着赤橙黄绿蓝靛紫的头发,吹着各种突破重力学规律的 「 刺猬头 」,描眼线化浓妆,挂铁链穿体环,满身山寨奢侈品LOGO,奇装异服,花枝招展,令人咋舌。
简单来说就是,看上去很「 怪 」
不好听点说:奏是洗剪吹 的发型决定了洗剪吹的银生。
中国如此,外国例外。
17年大概6月份的时候,英国电子舞曲音乐杂志《Mixmag》以不愿公开的价格,收购了一本已经倒闭 13 年的杂志——《The Face》。
《The Face》诞生于 1980 年,在 2004 年倒闭,它被誉为是曾经的潮流文化圣经。
它涵盖了音乐、街头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捧红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摄影师、服装造型师和模特。它曾记录了 16 岁的 Kate Moss 纯真的笑容,让科特·柯本穿着裙子登上了封面,
(心疼没住小公主是纯爷们的柯柯一秒钟= =)
在 1998 年,Alexander McQueen 化身吸血鬼,出现在封面上。
ok,前戏结束,上“高潮”:
既然记录了当年的“记忆”,所以循着《The Face》,大师兄带领你回顾下在那二十几年里,腐国年轻人们都在热衷什么。也就是他们的“葬爱家族”。
80 年代的英国青年文化,是以新浪漫主义文化运动(New Romantics)为开端的。
新浪漫主义是一种和时尚联姻的新古典华丽摇滚,这场古怪的时尚风潮很快席卷了伦敦和伯明翰等城市。它兴起于 1979 年,在 1981 年到达顶峰。像是 Billy's 和 Blitz 这样的俱乐部,以及伦敦的 PX、伯明翰的 Kahn 等精品服装店,都是新浪漫主义的代表。
新浪漫主义可以看成是对 70 年代后期流行的朋克的回应,它深受华丽摇滚巨星 David Bowie 的影响,在开始逐渐变得无聊的朋克里加入了很多新鲜的、时尚的元素,新浪漫主义用上眼线和红唇、带有褶皱的花花公子衬衫,渲染了雌雄莫辨的氛围。
它还有其他的代名词比如“未来学家 Futurists”“没有名字的崇拜 the cult with no name”
The
既然都说到朋克了,不如再往前翻翻?
70年代的英国,开始从战后的繁荣进入经济危机。伴随贫困率、失业率的大幅提高,到处都是没有背景且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整个英国死气沉沉,人民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就有人出来搞事情了——一支叫 性手枪(The Sex Pistols)的乐队出了一张唱片,唱片封套大胆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条封着 ▼
( 性手枪也被戏称为 英国女王的噩梦 )
他们弹奏着没有任何旋律的噪音,用布满生殖器的脏话操着现有的规则,操着特权阶级,操着全人类的祖宗,以此来发泄心中一腔的愤恨。
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简单粗暴、富有挑衅性的朋克音乐得到了年轻人极大的认同,音乐给了他们一个宣泄对政府不满的途径。
与这种正常人一听就浑身难受的朋克音乐相配,夸张的 朋克服饰 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
对现实不满,充满愤怒的朋克们鄙视精英阶级的高高在上,本着瞅啥都不顺眼 的原则,朋克们希望通过衣服上的 拼贴 和 破洞显示自己的 蓝领出身,通过 莫西干发型 和遍体的 铆钉 来展现自己的硬朗和与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 ▼
葬爱家族,这是你们鼻祖的鼻祖。。
有了“前车之鉴”的借鉴,80年代的腐国人当然要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下,更加非主流。。
80 年代后期,Nirvana 乐队的出现带来了垃圾摇滚 Grunge 的风靡。出现在《The Face》封面上,穿着花裙子、画着厚重眼影的乐队主唱柯特·柯本(再次借鉴一下,求柯柯的粉丝轻拍),也成了这本杂志最经典的封面人物之一。
进入 1990,从《The Face》上展现出来的英国亚文化变迁,包括摄影风格和音乐风格这两个部分。
到了 90 年代初,英国艺术导演 Phil Bicker,委托前模特 Corinne Day 为《The Face》拍摄了一组自传式的照片,则开始改变了一些事情。这组照片描绘了 Corinne Day 自己的享乐生活,还有 Kate Moss 的演绎,它第一次把照片的重点从摄影师,转到了被拍摄对象的身上。
当 16 岁的 Kate Moss 眯着眼,出现在《The Face》的封面时,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迅速成为了杂志的缪斯。她瘦、不加修饰,和当时流行的名模 Cindy Crawford、Naomi Campbell 完全是两种风格,她在镜头下尽情展现的就是她自己,你看不到摄影师意见操控的痕迹。
Cindy Crawford
Naomi Campbell
Kate Moss
在这之后,Kate Moss 还为《The Face》拍摄了五次封面,她在成为 90 年代 icon 的同时,把《The Face》带上了顶峰。
所以,骨瘦美是又开始“荼毒”
妹纸们认为的美感的吗。。
90 年代的伦敦沉醉于多样的音乐文化之中:disco、funk、rave、acid house、Jungle。此时的英国青年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从小看《Jackass》、《美国派》等电影长大。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最具英国特色的,要数 rave 和后来演变的 Jungle 音乐。
Jungle 则诞生于 90 年代早期,后撒切尔时代里,伦敦下层阶级青年对社会经济不稳定的焦虑在音速流动中演变成了一种漠不关心的姿态。这种引入了大量碎拍、音速加快的音乐来自 rave,却又很难被归为一类。
它甚至与美国的嘻哈、牙买加的雷鬼齐名,被认为是用来传达伦敦街头生活的最佳方式。
Jungle 音乐以花哨、惹眼的服装风格著称。大家都爱浮夸的Moschino、Versace 和 iceberg 的印花衬衫,西装外套、三件套、平底乐福鞋,戴着墨镜。
事实证明,时尚是轮流玩着来的。。
乐福鞋、西装外套、印花、
回到90年代不是梦。。
与此同时,很情绪化的 Emo 从硬核朋克届冒出,在 1990 年代末成为地下摇滚的一支重要力量。
Emo 这个词带有一层女性化的含义。这个时期的男生们也开始穿女式牛仔裤、修身的服饰和带金属尖刺的皮带,并拉直了自己的头发。
娘——不是谁的特权。。
说到娘炮,不得不再次扯到朋克。。
如果你看过今年第五季的《英国好声音》,一定会注意到导师席上那个浓妆艳抹、老打断别人说话,且毫不脸红的称自己是“英格兰之花”的中年大叔Boy George。看他的样子就能猜到他肯定很会搞事情。没错,他年轻时曾在朋克界掀起过一股 华丽娘炮风。
但!朋克不是杀马特,杀马特与朋克最直接的差距就是:杀马特只有朋克的形没有朋克的魂。
虽然网络的兴起,导致人们对纸质的杂志“不再有太多的关心”,但这并不是杂志《THE FACE》走向落寞的理由。
其中理由还牵扯到背后的主编以及的老板啥的。大师兄就不在这里细究了。
朋克、女性、自然、音乐、新浪漫、雌雄同体乐等一系列风格都是那个年代的葬爱。。
本期时尚点评到此为止。喜欢此类风格的妹纸,尽管借鉴。希望能找到你“下套”撩妹的上阵“龙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