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两种方法:
第一,官话。
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两种方法:
第一,官话。
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称“国语”。
简而言之,这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汉代的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雅言。
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正音”、“雅言”,也称“通语”。唐朝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音。宋代国语称“正音”、“雅音”,仍以洛阳读书音为标准。
只有元代,法定蒙古语为国语(主要为蒙古族使用))。然而由于汉人占大多数,所以元代仍然有汉化官话,还是唐宋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原汴洛音。
明朝及清朝中叶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以南京官话为基础。
清代中后期,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取得国语的地位。
在当时,朝廷的官吏大多会一些官话,基本的交流是没有问题的。
普通老百姓会的不多,但比如开酒馆的,开客栈的,做生意的,搞运输的等等基本都会一些。
所以,南方人如果去北方,只要他会一些官话,基本的衣食住行沟通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都是通过科举考上的官员,说官话是不成问题的,有的还能说得很好。
第二,写字。
中国文字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保证了中国的完整和统一。
因为无论地方方言差别再大,他们都可以使用汉字。
四川人说一句话,可能同广东人完全不同,但汉字写起来都是一样。
其实,如果你会写繁体字,甚至可以在日本和一些老人写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