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普通话,南方人和北方人怎么交流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两种方法:
第一,官话。
朝廷使用的汉语在周朝称“雅言”,至少明清时已称“官话”,1909年则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称“普通话”,台湾则继续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9:18:26

古代肯定是没有今天这样发音的普通话的,不过古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官方所规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比如,唐代以长安话为标准,宋代以开封话为标准,明代以南京话为标准。

当然,无论是唐代、宋代或明代,当时流行于京城的语言都与今天的当地方言有所区别,但总体而言,口音无外乎就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因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以一些学者的看法,宋代以前的中国话都是根据《唐韵》、《广韵》、《集运韵》等韵书的标注来发音的。

而韵书中的发音,是以一个简单字的字音做声母,另一个简单字的字音做韵母,拼出第三个字的字音。而韵书中的读音,都以中原地区发音为标准,被称为“洛阳读书音”,也就是说,只要是读书人就会说读书音。因此,古代朝廷里的官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与皇帝或同事交流都没有障碍,就因为他们都读过书,有文化,都能说“读书音”。

当然,古代和现在也一样,读书人都能说当时的普通话,文盲就不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除了官员能到各地就职,就是一些浪漫文人各地旅游。一般平民百姓一辈子都没走出百里以外,甚至平生呆在村里,就不会接触到外地人,也就没有与外地人交流的机会,更谈不上北方人和南方人相遇了。而官员和文人,懂“读书音”,走遍神州都不成问题。

当然,即使是古代读书人,也不一定大家都能发标准的读书音,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是带着一定的口音而已,就如今天的一些人说普通话,虽然有口音,却可以听懂。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