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莫言的作品,曾经翻过几部,但都没有认真的细看,总的感觉是:他的作品以灰暗色为基调,刻意放大生活中的阴暗面,有的地方描写太露骨、低俗,缺少文学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积极向上
真正的恶人和坏人,为了标明自己是个好人,他必须要拼命贬低他人,甚至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就像莫言的小说《卖白菜》。母子俩卖白菜,三颗白菜竟然坑骗老人一毛钱。一毛钱,放在当下,即使是掉在地上,人们也懒得去拾。可这在1967年,一毛钱可买二两猪肉,可买二斤薯干,可买一斤多的玉米,还可以用它买到一颗重量在五、六斤以上的大白菜。三颗白菜,卖了四颗的钱,如此蒙骗,这位“善良”的母亲竟然没有一丝的察觉?!这不能不让人怀疑他们先前卖出的101颗白菜,究竟坑骗了多少人。母子俩,孩子在使坏,母亲借头疼在装糊涂,还不忘处处丑化买菜老人。等到老人抱着白菜找上门来论理,这位被莫言大加赞歌的“坚强”的母亲,才表现出一副“晚熟”的模样,幡然知错,才知道人活在世上还得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