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灭门惨案,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悍匪之一,却被称为“执法者”,他的事也不得不提,因为全家死绝,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一个人用冷兵器(单刀)将对方一家包括亲戚全部杀死。
他就是董震,1
你相信史书中有虚构的成份吗?尤其是像司马迁这样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史学家的著作。当我了解完历史上一件灭门惨案的真相后,我对《史记》中有些记载产生了怀疑。这件惨案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下宫之难”。据《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盾,是赵同、赵括、赵婴齐同父异母的兄长。晋国国君晋景公的姐姐孟姬(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下嫁给了赵盾之子赵朔。
孟姬是个不安分和水性杨花的女人,丈夫死后不久,她耐不住寂寞,居然和丈夫的叔叔赵婴齐眉来眼去,最终赵庄姬与赵婴齐有了奸情,这是一件发生在赵氏家族内部的丑闻,属叔叔与侄媳妇乱伦,而这也是赵氏灭门惨案的重要诱因。两人的奸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赵庄姬因此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于是,晋国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赵氏封邑改封给大夫祁奚。“下宫之难”这件惨案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的。
然而,事情在民间传播开来以后,就越传越离谱了。奸情被掩盖,“下宫之难”变成了一出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尤其是经过司马迁的《史记》又渲染了一番,“下宫之难”演化成了《赵氏孤儿》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剧情,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甚至在欧洲,经过伏尔泰、歌德等大师的转译,《赵氏孤儿》具有了更加非凡的影响力和生命力,被人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是这样写的:春秋时期晋国势力最大的卿大夫家族——赵氏家族惨遭灭门。只有赵朔之妻、晋景公姐姐赵庄姬的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友人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在15年后依靠韩厥等人的帮助而复兴赵氏家业。
而真实的情况是:当时,赵武跟着赵庄姬住在晋景公宫里,赵武早就出生了不是遗腹子。而让司马迁大书特书的是赵武在别人的帮助下,让赵氏家族起死回生的事。而真实情况是:“下宫之难”发生过不久,幼时曾受赵盾养育之恩的韩厥对晋景公谈起赵家的功绩,称如果他们这样的人都没有后人祭祀,谁还愿意为国家效力。于是晋景公复立赵武为赵氏后嗣,恢复了赵氏的爵位和封邑。这里边根本没有赵武多少事,他只是最后得到好处的人。
就这样,本来由一桩奸情引发出来的惨案,经过“赵氏孤儿”千万遍的讲述,历史真相逐渐湮灭,文学演义战胜了历史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