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解放前后,因为很多东西是从洋人那里学的,或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在我们小时候还一直沿袭这一种民间叫法,比如:洋火、洋腊、洋白菜、洋车、洋行、洋表、洋钱、洋铺、洋装
当然记得,那个年代。
由于中国处于落后的时代,刚刚开始进入平稳的过渡阶段,生产力严重缺乏,各方面产能都达不到老百姓的需求,所以造成物资短缺紧俏。
好在经过改革开放,全面放开政策,老百姓才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那个时候,好多东西都叫洋货,就是舶来品,比如,洋布、洋油、洋车,洋芋头。
洋布,其实就是全棉面料,那时候还是个稀罕货,供销社里非常紧缺,常常有新品种、新花色上市,一下子就一抢而空,买不到的还要托关系,找熟人开后门,让供销社里的人留心,下次再进到布的时候早点留几尺,免得又白跑一趟。
后来有的确良上市,取代了洋布。的确良的优势就是不褪色,洋布容易褪色。而且的确良的牢度也比洋布扎实。
洋油就是煤油,那时的家家户户都没有电灯,一到晩上,就点起洋油盏,黄豆般大的小火苗,把家里的一角照得影影绰绰。这个小油灯是我们自己做的,用那个墨水瓶当油瓶,上面的灯头,市面上都有卖,穿上灯芯就可以了。
洋芋头就是土豆,土豆在各国都有它独特的名字。这土豆完全是舶来品,它产于南美洲,在十六世纪被中国引进来,而且土豆是人类的主要食品,它产量高,易栽种,病虫害少的这些优点,很快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成为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现在中国成了土豆生产量最多的国家,可见这个洋芋头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