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在学说话时,正确掌握七大姑八大姨之类亲属的不同称谓,恐怕是件极难过的槛。中国亲属称呼之复杂举世罕见,仅与父亲同辈的男性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五种称谓。
中国孩子在学说话时,正确掌握七大姑八大姨之类亲属的不同称谓,恐怕是件极难过的槛。中国亲属称呼之复杂举世罕见,仅与父亲同辈的男性有伯父、叔父、姑父、舅父、姨父五种称谓。虽然各地亲属称呼有所不同,但任何一个汉族社会都不会像英语那样把与父亲同辈的亲属男性用一个uncle就打发了。
更能体现汉语称呼复杂的还是同辈人,英语中用cousin大而化之的概念在汉语中则必须根据具体的亲属关系选用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这八个中的一个指代。
对亲属的称谓一般有类分法和叙称法两种类型。类分法将同等、同类的亲属用同一种名称表示,不管该亲属与自己的具体关系。英语中的cousin就是典型,只要是自己的同辈,不管是伯父、叔父还是舅舅、姨妈家的孩子,都是cousin。
叙称法则正好相反,一个叙称法的称呼明确表示了该亲属与自身的关系,如汉语中的堂弟一定是父亲兄弟的儿子,而且比自己年纪小。
显然,一个社会类分法使用的越多,其亲属称谓系统越简单,而叙称法用得越多,则其亲属称谓系统就越复杂。
世界上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亲属称谓系统,19世纪,人类学家摩根将全世界的亲属称呼分为六个大类,分别以对应的五个印第安部落和南苏丹土著命名,今天,世界上绝大部分社会的亲属称呼都可归结为当中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