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邀题!
可以认为,孔子中庸之道的核心就是“中用”(形而上:虚在)、“用中”(形而下:实在)。
“中”作为十字坐标的原点、源点、中点,作为上中下、左中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无所
题目:孔子为什么提倡中庸之道?
几千年,孔子是世间难以出现的圣人,其慧眼真睛,洞察一切,明察秋毫;思想深邃,思维发达,能思想出关乎人生修养方面的盛德——中庸之道。二方面,中庸的内核是唯物主义的,内涵丰沛,含包涵盖了人生道德脩身之所有,且言之有物,言之合理。
孔子提倡中庸的原因。第一,因为中庸之道作为人生的社会道德规范是最高的了。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巜论语.雍也篇第六”6.29。)至,形容词,极也。中庸,所谓“中”,指做人不偏不倚,做事,无过无不及;庸,常也,平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巜中庸章句》引北宋程颢程颐之注)。简言之,中庸就是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平常之道理。中庸含容如此宽广厐大,作为人生道德规范是理所当然。在阶级压迫,阶级剝削黑暗的奴隶社会,主张且提倡做人要公正公平公道不偏不倚,其心地光明磊落自然于日月同辉,做事不过分也不达不到,火候洽好正好,实难能可贵,千古之绝唱。第二,修身。孔子之孙子在他所著巜中庸》一书首章的第三句段,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垂流千古的修身之法——慎独。慎独是中庸的极其重要内容。意思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时要特别警惕自己(王力巜古代汉语》228页)尤其对于现代人,在严格自律方面有着特殊意义。
第三,“诚”是中庸内容之核心。朱熹把“诚”定义为“真实无妄”。“诚”可以感化人心,心诚则灵;“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下本,知天下之化事”,可以“达天德”(《中庸.第三十二章》)。
依乎中庸践行中庸是从议定国是治理国事的天子、臣子一直到贫民百姓皆必须具备的品质:一是“诚”的品质;二是“学”的品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巜中庸.第二十章》)三是韧性的工作品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第二十章》)。(20200824)(谢之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