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蒙古西征并不是战无不胜。
做学问就得严谨。
从1219年到1260年,四十多年间,蒙古三次西征,打了很多的胜仗,灭国无数。但是也打了不少败仗。
第三次西征时,就被埃及的马木留克
在骑射打天下的冷兵器时代,别看南宋赢弱,强大的蒙古人遭到了以积弱著称的南宋拼死抵抗。蒙古灭金和西夏分别用了22年和21年,欧亚国家的抵抗更加微弱,灭中亚的花剌子模只有2年,其他都不超过10年,最长的征服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用了15年,而蒙古人把陆秀夫和南宋小皇帝赶下海,彻底灭亡南宋用了40多年。
首先从地理气候角度讲,蒙古人更适应和他们同纬度的中亚和欧洲,那里是蒙古人熟悉的高寒地带,草原戈壁,山地沙漠,能让“上帝之鞭”纵横驰骋。而南宋方面江淮地区湖泊河系众多,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其大大不利于蒙古骑兵的作战。士兵也不习惯南方高温湿热的天气,很容易水土不服患上疟疾等疾病丧失战斗力。所以蒙古人在灭亡南宋时遇到的客观环境造成的困难比征伐中亚欧洲国家时碰到的大得多。
其次是蒙古人给亚欧国家首次带去了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火药热兵器技术和抛石机。在此前,亚欧大陆中世纪的城堡对于满身甲胄的骑士来讲,它固若金汤确实难以攻克,但是在火炮的爆炸威力和抛石机巨大惯性的作用下,城堡已经变得危如累卵。
蒙古人的火药,铁炮和攻城技术师承辽金和西夏,但其后者他们在那方面的家底都来自北宋,而南宋完全继承了北宋在军事生产技术上的所有成就。南宋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蒙古面对的是当时军事技术处于世界巅峰的宋帝国。
无法和强悍勇猛的蒙古骑兵正面抵抗,那么南宋只能依靠先进的防御战术,借助深沟高垒和城池来抵挡蒙古人的冲击。只要南宋方依仗的城市据点依山傍水,有持续的给养,蒙古人就会被牵制在城下经年累月。
比如由于无法突破南宋的堡垒战术,蒙古军队无力从四川东下进攻长江中下游地区,只能先攻下云南的大理国,从南边对南宋行成包围态势。为了缩小包围圈,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军入川,就在合州钓鱼城受到重大挫折。
钓鱼城地势险要,其补给又能自给自足,各种军事物资后勤保障俱全,之前摧枯拉朽,机动灵活的蒙古骑兵在这里一点都派不上用场。漫长的攻防战从冬天打到夏天,蜀中酷暑潮湿的天气让蒙古人难以忍受,强悍的蒙古军队被牵制在城下整整半年多,最后进攻方以蒙哥汗被防守方大炮击中殒命为代价而暂时撤军。
就是一个小小的钓鱼城,直接导致了蒙古灭宋战争的瓦解,使南宋再续命二十几年。由于蒙哥的死,忽必烈搁置南宋战区撤军北归,他得去争汗位,其他在欧亚大陆征战的汗位候选人为了同样目的也都急忙回军。
依靠远远超过蒙古人的火器技术,南宋在城寨防守方面成为敌人的梦魇,重镇襄樊守了足足六年,钓鱼城甚至南宋皇帝都跳海了都没有被攻破,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钓鱼城才打开坚守20年的城门有条件投降。
正是南宋以先进军事技术为支撑的城市防御体系,再加上南方不利于蒙古人的环境气候,增加了蒙古灭宋的难度,延缓了南宋的灭亡。南宋的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政治腐败和后期蟋蟀丞相贾似道的“助推”,而不是输在军事上面。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