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坐怀不乱”,这是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的大圣人柳下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途经破庙避雨过夜时,偶遇到同样在此避雨的年轻女子,女子衣着单薄,北方半夜寒
关于“坐怀不乱\"的典故最早出现在《荀子、大略》中:“柳下惠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
这个故事自汉代以来己经广为传颂,可谓家喻户晓。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于城门,遇到一个无家女子。柳下惠怕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此外,他为人刚正不阿,得罪权贵,多次遭到贬滴,但不离开父母之帮,所谓“虽遭三黜,不去故国,虽荣三公,三易其介\"。柳下惠得到了孔子,孟子等人的高度评价。
《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己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传》中孔子也把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列为臧氏执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谴责。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在现代的用语之中,一方面常被理解为男人有能力控制自己性欲之外,另一方面也用于称赞直正的男人为人正直,意志坚强。
旧小说多引用“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来赞扬男子之美德。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平阳孝直镇展洼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
曾任鲁国土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尊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的故事广为传颂。孔子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
周襄王三十一年,(公元621年)世逝于鲁地故赴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所处时代,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