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时代,我们如何控制蓝耳对母猪造成的影响?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传染性,高接触性,急速性传染病,已经被国家畜牧局列为了二类传染病,大家更容易听到的名字就是猪瘟疫或者猪生殖呼吸综合症。近几年,随着农村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蓝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6 06:43:07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传染性,高接触性,急速性传染病,已经被国家畜牧局列为了二类传染病,大家更容易听到的名字就是猪瘟疫或者猪生殖呼吸综合症。近几年,随着农村养殖业的飞速发展,蓝耳病的发病频率以及发病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猪也是此类传染病的唯一寄主,所以对于养猪人来说,对于蓝耳病可谓是深恶痛绝。

虽然蓝耳病发病范围比较广,影响也比较大,但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比较有效的药物能够彻底治疗蓝耳病。所以说,此类病一定要预防为主,治疗及时,防止扩散。

猪蓝耳病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

首先就是猪场环境问题。大多数的个体养猪户的猪舍卫生环境是比较差的,清扫消毒一般都是不太规范的,容易引起大量的细菌以及病毒的滋生。

猪场种群问题。一般情况下的蓝耳病都是通过空气,唾液以及精液传播的,也有部分的通过猪的胎盘进行遗传的,所以说,要及时对养殖的猪群进行健康管理,免疫管理。

疫苗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假货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疫苗也不例外,蓝耳病疫苗一定要到官方权威授权的地方进行购买,不要贪小便宜。再有就是疫苗的存放问题,活疫苗是需要进行冷冻保存的,而灭活疫苗只要保存在五到十摄氏度之间的环境中就可以。疫苗最好不要反复的进行冷冻,这样会丧失疫苗原有的效果。

猪蓝耳病的传播方式

由于蓝耳病只发生在猪群身上,所以不存在跨种群传播的途径。而且蓝耳病无论任何年龄品种的猪都可以进行传播传染,尤其是以一到六月龄的仔猪以及怀孕母猪为甚,对于仔猪的伤害是最大的。

目前来说主要的传染源就是潜伏在猪场中的已经携带猪蓝耳病毒的潜在健康猪以及出现明显发病症状的病猪以及他们的排泄物。造成二次传播的时候,可以通过空气,乳液,精液,唾液,胎盘等进行大规模传播。

猪蓝耳病有什么发病症状?

猪蓝耳病的潜伏期大约在一周左右,从发病开始到症状明显,大概持续两周到五周左右的时间,但是具体的时间长度也随着地理环境,气候状况以及季节的更替出现不定量的变化。

大部分的猪群患上蓝耳病之后,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猪结膜和眼睑出现水肿现象,可能会发展为结膜炎,部分病猪出现目光呆滞,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皮肤发红,高烧不退等情况,情况进一步严重的话,就会出现双耳,腹部等皮肤出现发红发蓝的现象,这时间的逐渐增长,唾液和鼻液中会出现出血的状况。

患蓝耳病的仔猪初期会出现体温急剧升高,拉稀,腹泻,厌食等现象,随着病情的发展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双耳发蓝,结膜水肿等问题,三月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极高,在70%左右。随着仔猪逐渐的发育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会随之降低。

患蓝耳病的母猪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高温发热,腹部和耳部会出现块儿状红斑,于妊娠期内的母猪则会出现早产,流产甚至死胎的现象。发生率在50%左右。

患蓝耳病的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道感染,接着会出现腹泻,眼睑水肿等现象,但是病死率很低。

猪蓝耳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

有条件的猪场要坚持自繁自养。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猪群的稳定和品种的纯正,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在运输途中或者从其它猪场带来病菌病原体。如果没有条件的猪场在引进品种时,要进行严格的免疫检疫检查,最初一段时间要进行隔离饲养,一段时间无明显发病症状以及潜在情况外,在进行混群饲养。

要做好日常的消毒以及卫生处理。对付此类高传染性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及时的消毒以及卫生检疫。及时的清扫猪的粪便以及剩余的饲料,猪场进出人员都要进行消毒。每天及时的进行通风。每隔半月左右就要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重视疫苗接种以及免疫检疫。对于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的蓝耳病来说,做好疫苗接种以及及时的免疫就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的研制出了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所以说要及时的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整个猪场猪群的免疫力。一般情况下,每年接种两次即可。

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

猪蓝耳病虽然出现的时间很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危害了很长的时间,但是目前并没有比较有效的特效药物。但是猪场如果出现了蓝耳病,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西药可用抗病毒+广谱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复方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可以采用山茜、九里明、野菊花、地胆头和地骨皮等药物进行治疗,该方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止血的功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