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就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官员。
如果一个士人还没有功名,那么他就得刻苦攻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挑灯夜战是常有的事,有条件的红袖添香,没条件的凿壁借光。由于用眼过度导致近
古代的计时方法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午亥,十二时辰。
每个时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由于没有电,古人的照明基本上是用油灯,古人的作息基本上是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各个阶层也不尽相同
1.官员
就拿明清两朝的皇帝来说,一般在五更上朝,五更就是北京时间接近早上5点的时候。那么按这样算,官员们必须在凌晨3点之前起床,然后准备妥当赶到宫门外等候。
在上朝期间是不可能像我们上课一样,请假去上厕所,你得逼着,憋不住就啦裤兜里,所以有些京官在上朝时会垫一些东西在裤裆里,类似于现在的成人尿不湿。
可他们也有假期的,在汉朝是上4天休1天,称为“休沐”。
到了后来的唐朝,为了提高办公效率,上9天才能休1天,称为“旬休”。
到了清代,几乎就没有休假了。
地方官员相对于京官来说就稍微轻松一点,但也要早起,处理公务。
对于全国“士”这一阶级来说,基本是没有准点下班这一说的,天黑之后官员都要整理第二条所要处理的公务和奏本。
2.农民
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基本是农事只能在白天进行,而且还要看天吃饭,所以太阳升起就开始劳作,中间一般不会有歇息时间。
早起中国是一日两餐制,农民在早起劳作之前吃一顿,日落回家再吃一顿。
相对于“士”阶级,“农”的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稍微轻松一点,但是他们的劳作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就是拿人肉换猪肉,典型的卖力气阶级,但是他们心安理得,平凡一生。
3.工匠
工匠作为手艺人来说,收入会稍稍比农民高一点,但是他们也是为“商人”“地主”阶层打工的,体力劳动强度不必农民差多少。
一般天没亮之前就起床劳作,但一般中午会歇息,下午接着劳动。
工匠的下班时间基本也不固定,会根据需要而加班,基本也属于被压榨阶级。
4.商人
古代的商业活动相对较少,所以商人开市的时间较短,也较晚,一般要等到中午以后才开市,而天黑之前就罢市。
特别是在唐代实行宵禁,商业活动就更短。
直到宋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商业活动才丰富了起来,并形成了热闹的夜市,《清明上河图》就可以反映这一变化。
相对于其他三个阶级,商人阶级在作息上是最轻松的,但是因为古代中国普遍的重农抑商,他们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好的。
(本回答素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实和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苏三,以大历史观宏观看历史,以人物事件细致写历史。欢迎各位朋友在留言区探讨交流。码字不易,如果喜欢,点个赞,转发一下,加个关注,每日发文,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