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王爷的墓地在大理哪里?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4 22:09:47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历史始于公元937年,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河西四郡之武威郡人,羌族,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而后 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后于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国,称太祖神圣文武帝,成为大理国王。十四传而到段正明,已历150余年,而后大理国到段兴智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大理皇祖段俭魏出生在甘肃武威(姑臧),姑臧春秋时为西戎占领,战国前秦时月氏人建城,后被匈奴攻破,建姑臧城,后西汉大将霍去病西击匈奴,占了河西走廊,刘彻 设河西四郡之武威郡,姑臧城改名武威郡(河西走廊东端),武威郡自古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之地,过金城兰州翻过乌鞘岭入古浪峡到凉州就是一马平川,东临银川,西通西宁,南通兰州,北接敦煌。武威郡古时素有“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之重地之称。

武威郡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发家也是理想之地,况且大理段氏极其重视佛教,殊不知武威乃是古代佛教之圣地,从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鸠摩罗什在武威译经十七年就知其在佛教界的无上尊贵之地位。

大理政权比之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还早了廿三年。大理国被蒙古灭后,大理段氏,却没有从此结束,他们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又经过了一百三十年的岁月。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前元,抗拒明人的统一。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入滇,段氏末代总管段世抵抗到了最后。

云南大理喜洲,有一个文阁村。村里两百多户人家,将近一半都姓段。

1957年,段联苏初中毕业。当了一段时间工人后,1963年开始,他开始回家务农。后来,他又在生产队的瓦窑工作。在瓦窑时,金庸的《天龙八部》问世,天龙八部提到的大理段氏,引起了段联苏的兴趣。2001年,段联苏从瓦窑下来,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了,他开始整理家谱,渐渐接触到段氏历史。

根据整理出来的家谱,段联苏发现,自己是段思平的第38代嫡孙。

实际上,在大理,段氏的很多历史,都散见于碑刻,以及各种史料。在段联苏之前,已经有人开始研究段氏族谱、以及南诏国、大理国相关史料。

大理大学的教授张锡禄,更是研究大理历史文化集大成者。

张锡禄考证发现,在唐代南诏国时期,段氏就有五代人做官,最高做到了宰相。后来,段氏家道中落。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段氏家族出了一个人,名叫段思平。段思平家里很穷,但慢慢存了一点钱,然后当了兵,后来当到了玉溪通海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南诏国亡了,分成三个小朝廷,常年打仗。段思平自己力量不够,就到滇东滇南等37个部落游说,在他们的支持下,段思平带着部队杀回老家,建立理朝,尊称大理。

大理建国后,段思平免除了37个部落的徭役,此后,大理几乎没有跟周边国家打仗。在宋朝的历史里,关于大理国的记载非常少,只有602个字。大理国信佛,以佛治国。从段思平开始,22代国王里,有10个国王都出家了。那时候,寺庙设学校,国家选录公务员,也只从僧侣中挑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