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墓为何千年安然无恙?

武则天的墓就是乾陵,有传言,乾陵中的宝物超过500吨,至尊国宝《兰亭序》极有可能也藏于乾陵,小新认为,如此巨大的诱惑,土夫子、摸金校尉们不可能不动心,那究竟为什么没有被盗?
陵墓选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23:23:02

目前来说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武则天寻找风水宝地的传说是最深入人心的。

李淳风作为唐代非常著名的天文学家,史书明确记载死于公元670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时间为公元683年,所以,武则天让李淳风去选陵墓是不可能的,但是高宗李治让他去寻找是有可能的。袁天罡则更不可能去为武则天寻地,袁天罡是唐代著名的相师,袁天罡在洛阳曾给杜淹、王珪、韦挺三人相面,这三人都是高祖武德年间的人。除非袁天罡真如动漫《不良人》中,服用长生不死药,不然应该是比李淳风死的还早的。(较真会不会没朋友。。。)

陕西境内唐代十八陵,唯独乾陵没有被盗。五代时期,有一个叫温韬的人,在五代时期是耀州刺史,那十七座陵墓就是被这个人盗的,《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也就是说这个人曾经几次试图盗掘乾陵,但是每次都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之类的极端天气现象。所以这个人怕遭报应,不敢挖了。

那温韬不敢挖别人就不敢吗?其实没有被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根本打不开乾陵。从太宗时期起开创了唐代“依山为陵”的制度。乾陵选址位于梁山,在埏道口外塞满石条,石缝之中用铁卯相连,坚固无比。(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非重量级炸药无法炸开。墓道口炸不开,山体很大,从别的地方挖洞找墓室是更困难的。

所以综合神话,诡异天气,以及乾陵本身依山而建规制,以及它的的坚固程度,才能坚挺的保存到今天。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