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百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就是经过孟子而发扬光大的,并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子有至圣之称,孟子被尊称为亚圣。《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提出了很多影响广泛的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学说、德治思想等等,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一、《孟子》的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这一特征与 《孟子》的取材有很大的联系,多取材于生活实践。孟子一生周游列国, 游说诸侯, 宣传其“仁政”思想。游说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实践性特点, 决定了《孟子》寓言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故事,语言通俗自然、明快畅达,而又精练准确。很少有艰深、生涩的语句,便于更好地传播思想。
二、《孟子》还具备长于论辩的特征,具有艺术的表现力,具有文学散文的性质。其中的论辩文,巧妙的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请君入瓮,如《梁惠王上》中的“齐桓晋文事”之章,逻辑严密,层层推理,迫使齐宣王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
三、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孟子具有这种浩然之气,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孟子》的气势浩然还体现在词语用度上,不少词语如“明察秋毫”、“水深火热”、“出类拔萃”、“心悦诚服”、“一暴十寒”等,都成为成语,至今流传,影响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