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中国总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20:36:43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

古时封建社会处于不断的进步和更新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矛盾的日益尖锐导致了一个稳定的时期合久必分;长期的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各阶层又呼唤一个分久必合的天下大势。

这句话本身是对历史的很好的描述。硬要深究其中道理,不外乎一个“利”字,所谓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则人心思分,合利大则人心思合。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治国安民,计皆出于驭利之术也。

一、平衡点的打破导致了合久必分

拿三国时期来说,不同的利益阶层、集团,相互争斗,使整个社会逐渐失控,最终在公元190年前后彻底崩溃,这才有了三国。也就是说,三国不是普通的乱世,而是过去四个世纪,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和爆发。历史上一个政权从统一开始,内部就同时诞生了分裂崩坏的种子,因为“统一”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为即是一个强制地捏合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成功,往往把握住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的平衡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分裂的力量往往成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终究会有顺应最广大群体的需求的某一方势力站出来打破平衡,从表面上来看,可能是因为腐败、统治者昏庸、自然灾害、金融体系崩溃、军队战斗力下降等等,但我们看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很多强大王朝在逐渐崩溃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中兴”和“变法”。这个时期往往会涌现出许多圣明之君,治世能臣企图挽回颓势,但这个昙花一现的阶段一旦过去,王朝往往依然是顺应着时代潮流不可避免地快速走向崩溃。因此我觉得确实是有内部原因的,从马克思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这个内部原因是无法调和的越来越深重的阶级矛盾,或者理解为生产力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从人性心里心理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即便新的统治者并不比旧的统治者更好,推翻旧的统治政权也能缓和广大人民对统治阶层的愤怒和不满,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也就是标题所说的找寻一个平衡点。除此之外,新的统治者离上一次政权瓦解在时间上越近,心理上的戒备和紧张度就越强,说白了受到的教训越深刻,也就越有可能做出在当时环境下最有利于巩固政权的举动及抉择。

二、某优势的无限放大导致了分久必合

从外在方面理解,我们可以把乱世看做是一种被很多因素影响的很多势力组成的复杂的动态平衡,这个动态平衡时刻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冲击。因此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有一方拥有更先进军事技术、或是更杰出的关键人才、或是更适应当前时期的经济体系(大多都是比较好地解决了军粮问题)、或是更灵活的外交手段的势力脱颖而出,将自己手中的优势无限放大,最终在握有统一天下的“硬件”的基础上,再顺应民心,获得了“软件”,最终将这一动态平衡吞没。

从内在方面理解,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提出的观点:中华文明总是趋向于统一的,分裂时期不能长久,原因在于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文化为基础,文化体系(如文字、主流价值观)上统一,则天下不可能长期分裂,必然会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中国历史中,文化上同化程度较低的异族在政治上也很难同化,比如匈奴,无论华夏文明对其在军事经济上有多么强势,也很难对他们实现统一(包含政治上统一的完全统一)。统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往往符合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共同利益是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共同诉求则是文化上的、人性上的。这也是一种优势的无限放大,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数优势……

三、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本身的解读

汉朝之后,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统一于隋唐。唐朝灭亡,经历五代十国的战乱,恢复于宋。后来,元朝又统一了辽、金和南宋。元明和明清的交替,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乱世。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三国演义》开篇的这段话概述得很精辟,天下大势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八个字。

但,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还有一个趋势很明显,却往往被忽略。自从秦朝统一之后,朝代虽然一直在更替,一治一乱的交替也从未停止。但朝代与朝代之间乱世的持续时间,却越来越短。刘邦虽然用了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天下,实际上他继承的是秦国打下的基础。从春秋开始,秦国用了五百多年才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来,隋唐的统一,是建立在北魏的基础上,前后经历了两百年。唐朝灭亡是公元907年,半个多世纪后,宋朝就基本统一中原了。而朱元璋用了十几年就消灭了群雄,驱逐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明末的时候,努尔哈赤、皇太极跟明朝对抗了很长时间,但这只能算政权间的对抗,不是乱世。明末的乱世,从李自成起兵开始算,也就持续了十几年时间。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刘备、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刘禅、曹丕,这些人处在天下大乱的时期,人人都可以争雄。但他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在经历冉闵、桓温、苻坚、孝文帝、宇文泰、杨坚、李渊、李世民等几代人的努力,中国才在7世纪重新回归稳定。而且,从此以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主流,乱世只是插曲,甚至只是伴奏。

所以,老罗“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本身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的,因为《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艺术领域的地位,偶然让这句话成为了概括历史方面的一个经典定义。

关注@巨丰禾资讯 ,带你透过表面现象看历史本质。

有不同观点或意见,欢迎大家在下方积极留言讨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