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闻名,《史记》中却未记录中国第一位始皇后,要想寻找始皇后的踪迹,要从现有的史料中进行推测。
先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直到病死都没有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开始,立后之是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身没有立皇后,他也是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里一幕独尊而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根据近代对秦东陵考古探查,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赵太后都是夫妇合葬在一地,符合当时制定,亲祖母夏太后与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规模宏大,不过因为这两位太后都是侧室而不是正妻,所以选葬在别的地方,这些都合乎礼制。
而秦始皇陵也只有一座大墓,并没有合乎之墓相伴,在其附近的一些墓葬也被认定是陪葬秦始皇的没有生育的妃嫔,并没有独立的皇后墓。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后世的专家提出了各种猜测。
1,秦始皇相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到处探访能延年益寿的仙丹,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
2,秦国的几位皇太后的生活不检点,像宣太后、华阳太后都侍养宠男,特别是自己的母亲赵太后,与吕不韦偷情,甚至还和嫪毐生下两个孩子,这件事对秦始皇的影响甚大,由怨恨母亲到仇视女人。
3,秦始皇不立皇后可能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嬴政和父亲作为人质在赵国,8岁才得以回到秦国,继位后对太后的专权深恶痛绝,早期的宣太后,后来的华阳太后,自己的母亲赵太后,因此对于女人惨遭极度仇视,亲政以后,坚决不立皇后,因此直到他在巡游路上死去也没有立后。
秦始皇有着非常庞大的后宫,但没有立下皇后,那时候的女子都没有名字,后宫的女子都是以自己的国名为姓,地位低的称为“姬”,地位高一点的称为“夫人”。
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夫人是郑国人,郑夫人的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地位尊崇,他从小谦逊有礼,爱好学习,又是秦始皇的第一个儿子,秦始皇对扶苏非常器重,母凭子贵,这也就使得扶苏的母亲深受秦始皇的宠爱,地位也就高了起来。
扶苏母亲是郑国一个普通的歌女,被秦始皇收入后宫,她喜欢吟唱郑国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后来她生下了秦始皇的第一个孩子,秦始皇便给他取名扶苏,“扶苏”最早出自《诗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扶苏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明锐的政治眼光,最先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将其当做接班人来进行培养,扶苏也没有令秦始皇失望,不仅在政治上做的非常好,在民间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
方式为人仁弱,非常推崇儒家的孝义之道,为人也非常正直谦逊有礼,礼贤下士,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扶苏的正直,才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当时秦始皇的宠臣赵高,因为犯事被扶苏逮到,扶苏坚持要处死赵高,但是秦始皇保住了赵高的性命,赵高因此对扶苏怀恨在心。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多次冒死进谏,都遭到了秦始皇的训斥,父子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再加上赵高从中挑拨离间,扶苏被派到了苦寒之地,和蒙恬一起管理长城的修筑工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赵高等人篡改遗诏,赐死了公子扶苏。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母亲胡姬,生于亥年,就是猪年,所以叫胡亥,胡姬具体的名字史书上也没有任何的记载,这可能跟秦始皇故意封锁后宫消息有关。
胡亥作为秦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仅有三四年时间,他的这个位子还是赵高伙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得来的,赵高是秦始皇身边一个掌管车马印玺的中车府令,胡亥自小就跟随赵高学习法律,受到了赵高的耳濡目染,赵高把胡亥逐渐培养成自己的一颗棋子,胡亥从小就很听赵高的话,可怜的胡亥,即使出身高贵,也不过是赵高阴谋的一部分,以为赵高对自己是忠心的,没想到自己也不过是被人操控的工具而已,任人宰割,而胡亥继位就是赵高阴谋达成后的结果。
胡亥继位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刻苦钻研如何吃喝玩乐上了,朝政大权都落在了赵高手上,他趁机除掉了绊脚石李斯,自己当丞相,还将屠刀指向了胡亥的兄弟姐妹,对他们大开杀戒,最终胡亥逐渐也成为了赵高的刀下鬼,秦朝也就葬送在赵高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