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与庙的区别是什么?

寺和庙的区别其实是很大的,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人已经搞不清楚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其实寺是一个外来名词,他是唐代以后才出现的,并且从印度引入中国,也就是出家人修行讲经说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6 22:14:58

在我们的日常口语里,寺和庙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以至于我们不会去注意这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区别。事实上,寺和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不同的建筑特色及供奉对象。以下就简单分辨一下这二者的区别。

寺,是指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寺”通“侍”,所以有“妇寺”“寺人”等词语。《周礼.天官·寺人》指出:“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经典释文》说得更明白:“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寺人是指天子、国君内廷地位最卑微的臣子,即仆人性质的小官吏,后代叫做宦官、太监。寺人办公的地方就叫寺。

宗教意义的寺又称兰若,是到汉代才开始有的。东汉明帝派人前往天竺求经,历经三年才回国。为纪念这次求经活动,东汉朝廷就在首都洛阳雍门外修建一座寺院,作为高僧居住修行的处所。因为那些佛经是用白马驮来的,所以僧院取名“白马寺”。这是我国第一座佛院,从此“寺”就成了我国僧院的通称。

庙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处所,是祭祀祖宗的神位屋 舍。我们先人供奉祖先神位的屋舍,又称宗庙、祖庙、太庙。《白虎通》说得明白:“宗者,尊也;庙者,貌也。像祖先之尊貌也。”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人,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因此庙还有用来供奉神灵的功能,如孔庙、岳王庙、武侯庙、曹娥庙、关帝庙以及奶奶庙、土地庙等。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