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航天领域让你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什么?

中国在航天领域最让我引以为豪的,不止一个,我先一个个梳理。
这是一个拓荒的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1955年,钱学森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而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克利夫兰总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7 07:05:11

中国在航天领域最让我引以为豪的,不止一个,我先一个个梳理。

这是一个拓荒的事业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1955年,钱学森全家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而在中国的航天史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已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符号,许多第一代中国航天人都是乘坐这艘邮轮,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些归国的科学家立志高远,但面对的却是初创时期的中国航天一穷二白的现状。他们需要更大的勇气,去面对困难,甚至是失败。一切从零开始,那个时候的航天是一个拓荒的事业。

长征托举东方红 中国航天自此始

中国航天史的第一个里程碑,毫无疑问就是发射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中国人实现了对茫茫宇宙的第一次叩击,那一天,中国人第一次激动地仰望着太空,仔细地寻找着那一颗属于中国的卫星。许多在这一天出生的婴儿,都不约而同地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年,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当时这个项目被命名为“714”工程,然而不久以后,“714”工程就暂停了。个中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不能支撑庞大的载人航天工程,直到1986年,“中国到底要不要搞载人航天”这个话题才被再次提起。而这一次的讨论,又足足讨论了四年。

当时,世界上能够把人送上太空的只有美国和苏联,美国有强大的航天飞机,苏联则有成熟的载人飞船。在当时艰苦的技术条件和有限的经费条件下,中国选择发展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最终,我们选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

九天揽月 我们需要一个理由

如果对比东方红卫星发射、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这三大中国航天里程碑,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很早就有了想法,但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付诸于实施。这里面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实力需要增强、力量需要积蓄。

从1994年开始,我国就开始了探月可行性研究,但直到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才正式立项。中国人这个探月怎么走,是一步走完还是循序渐进呢?当时大家达成意见,那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这便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由来。先发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实现成功绕月,这就是当时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先导星 寻找它的着陆点)。接下来就得把卫星落到月球上去,这就是后来的嫦娥三号(月面着陆)和嫦娥四号(月背着陆)。最后一步就是取样返回。那就是计划发射的嫦娥五号了,从月球表面取样返回地球。

 

中国“北斗”的弯道追赶

20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19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是一支几代航天人接力的队伍,他们秉持“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以国为重是北斗的核心价值观,自力更生是北斗的风骨,不断创新则是北斗的灵魂。

借用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接受我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来收尾吧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都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中国的航天发展没有走弯路。我觉得爱国也不是一句空话,就是爱事业,一个人要没有一种理想,你不可能把你所有精力、智慧、能力都付出来!

在我看来,航天是一个需要有情怀的人参与其中的事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