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什么冬至有吃饺子习俗?

在山东潍坊'这地方,都是冬至姣子,夏至面,到底什么习俗就说不好。农村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什么冬至有吃饺子习俗?
饺子很多人都爱吃,在生活中也没少吃。尤其是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22:02:39

农村俗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什么冬至有吃饺子习俗?

饺子很多人都爱吃,在生活中也没少吃。尤其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饺子方便了很多,勤劳的人可以自己在家做。而不愿动手的话,去很多餐馆中都有,超市里面也有速冻饺子,买回家放锅里蒸煮一会就能吃了。

关于吃饺子的习俗,在民间的说法是和医圣张忡景有关,而且他还是饺子的发明者。在古代的时候饺子并不叫饺子,而是叫“娇耳”。在东汉的时候,有一年冬天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像张忡景来求医的人特别的多。其中多数人都是因为天气过于寒冷,耳朵冻伤了。张忡景不忍心穷苦百姓受难,于是就在冬至那天搭起了大棚,架起了大锅,向当地的老百姓施药治伤。

其中他所施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就是用羊肉、辣椒及一些驱寒的食材放在锅里面熬煮,之后再把这些食材捞出来,用面皮把它们包起来,形似一个人耳朵。之后再把它放在锅里煮熟了分给病人吃。而吃了这些“娇耳”及“祛寒娇耳汤”的人,耳朵处的冻疮很快就好了。

当地的老百姓为了感谢张忡景开棚舍药的善举,在大年初一的时候也学着制作了饺子,于是随着这个故事的传播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也为了预防冬天耳朵冻伤,于是在冬至节气这天就会包饺子吃,因此这个习俗就流传开来了。在民间流传的农谚“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也是由此而来的!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