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听过,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对于这句话,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一个家庭里有三个姓氏,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老祖宗们却讲道,一家
在农村一些地方,流行“一家不容三姓人”的俗语。怎么理解呢?必须按照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伦理,风俗,结合当时的农村文化现实去考量。那么当时农村有那些特点呢?主要有三点:一是父系社会为主,女姓处于从属地位。二是宗族势力強大,排他性突出。三是,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财产以家庭所有为主导,代际继承分配。
“一家不容三姓”,三姓指得是单纯男性。是父子两代中出现异姓苐三人。为什么不包括女性呢?因为那时候,妇女嫁到夫家,就没有了自己的姓名,变成了某某氏。而且丈夫的姓氏在前面。成了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这里指的不包括女性。那么男性呢?比如领养的孩子,再婚带来的孩子(继父),孩子隨父姓,自然也是一家人。男到女家落户,那时候也必须随女方姓氏,否则家族不会承认。如果领养的孩子,再婚带来的孩子,到女家落户的男子不隨主家姓氏。会让主家不容许,家族也会干涉,不让继承财产。
现在,这些落后的古老风俗早已不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