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杨业是山西太原人,王侁(shen)是河南开封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人成了宋太宗赵光义手下的将领。
对于潘美和杨业大家一定不陌生。电视剧和评书中的潘
历史上的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杨业是山西太原人,王侁(shen)是河南开封人,来自不同地方的三个人成了宋太宗赵光义手下的将领。
对于潘美和杨业大家一定不陌生。电视剧和评书中的潘仁美和杨继业是二人的原型。不知道什么原因,电视剧和戏剧抹黑了潘美,把潘美演绎成了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不但在陈家谷害死了金刀老令公杨继业,而且射死了杨七郎,迫害杨家兄弟。其行为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杨七郎
其实真实历史不是这样的,电视剧和戏剧中,潘美为王侁背了黑锅,害死杨业的是王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起兵十万北伐,任命潘美为元帅,杨业为副元帅,王侁为监军。大军兵锋直指雁门关,起初打得很顺利,后来由于东路军曹彬作战失利,战局随之调整,宋太宗命令潘美这一路保护着边境老百姓撤回内地。
单纯的军队撤兵是很迅速的,但是要保护老百姓撤退就慢的多了。当时杨业分析情况后,对潘美和王侁说:“我们分开走小路撤退比较稳妥,走大路目标太明显,要提防辽兵突然袭击”。
杨业久经沙场,对战局看得比较透彻。但是王侁这人刚愎自用,嘿嘿冷笑道:“杨令公率十万大军还这样胆小如鼠啊!你是不是害怕辽军呀?王侁阴阳怪气彻底激怒了杨业,杨业无奈的说,“这样吧,你二人保护百姓先走,我断后埋伏好给辽军突然袭击,为撤退提供时间。”
▲杨继业
“我带1000人马就可以了,你们在陈家谷接应我,咱们不见不散”。杨业说完望着二人。潘美和王侁觉得这办法可行,于是三人就这样决定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杨业是副元帅,怎么还要听监军的呢?
其实这和北宋的军队制度有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害怕以后军队将领像他一样造反,实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军队打仗监军是文人担任,武将却束手束脚放不开。以至于出现元帅听监军的指挥,杨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杨业带着部分人马成功截击了辽军,随后率兵退到了陈家谷,谁知道接应的人马根本没出现,辽军很快包围了杨业,双方人马悬殊太大了,加上以前损兵折将,杨业看看身边所剩无几的人马,他命令手下撤退,留下杨家将掩护,等手下安全撤走后,杨业力战而死。
▲王侁
为什么潘美和王侁没有接应杨业呢?
原来潘美和王侁设下了埋伏,谁知道等了许久杨业带领的人马没出现,以为杨业乘胜追击敌人去了,二人就把军队撤走了。等杨业一到陈家谷,却没有一个接应的人,于是……
据史料记载,当初王侁要撤兵时,潘美确实阻拦过,但是不够坚决,杨业之死王侁要承担主要责任。但是老百姓不知道内情,以为潘美是元帅,都认为是潘美害死了杨业,真实情况是潘美为王侁背了黑锅。事后宋太宗把王侁撤职,发配了金州,潘美降三级留用。
▲潘仁美
综上所述,杨业之死是北宋军队制度造成的,外行指挥内行,潘美不敢得罪文官,听之任之也有失职的地方。假如有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杨业也不至于死于非命,制度害死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