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为何不叫安庆戏?黄梅腔、黄梅调、黄梅戏能不能改成安庆腔、安庆调、安庆戏?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时,我先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回答,他说“黄梅戏是黄梅县人民的乡风……少数安徽人说是他们唱出名了黄梅戏,不如说是影视英特尔互联网的助力……”,答题的楼主是肯定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03:41:55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时,我先看到了一个网友的回答,他说“黄梅戏是黄梅县人民的乡风……少数安徽人说是他们唱出名了黄梅戏,不如说是影视英特尔互联网的助力……”,答题的楼主是肯定认为黄梅戏是属于湖北黄梅县的,因此我不得不参与讨论,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安庆人。 对于黄梅戏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而《人民日報》记者张贺同志在2017年1月12日以《黄梅戏发源有新说》為題发文,文章指出“最近安徽省专家通過田野考察和資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因此,黄梅戏是在安庆乃至安徽继承、发展和壮大的。 “黄梅调”最先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又叫“采茶调”,那只是“调”,而不是“戏”。黄梅戏的形成,那是在安庆市的怀宁县老县城石牌镇(有着10万多人口的千年古镇)安徽的各路戏班子都云集在那里,开始露天“搭台”唱戏,这样才有黄梅戏,其中严凤英也就在石牌镇“搭台”唱戏而出名的,最后在安庆市才有剧场开始正规唱戏,例如,在安庆市有民众剧院、胜利剧院,每天晚上表演一场大型古装黄梅戏。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而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弹词、高腔和徽调,而这个得到黄梅戏老音乐作曲家时白林先生创新发展(安庆人,还健在)。而且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安庆方言的特色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安庆方言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浪起伏的流畅悠扬。 至于题主说的黄梅戏不叫“安庆腔、安庆调、安庆戏”的问题,“黄梅戏”这是历史上形成的。在这里,我要反问题主,我国戏曲国粹——京剧,是由我们安庆市潜山县人程长庚先生把“徽戏”带到北京,从而形成京剧,那为什么不叫“北京腔、北京调、北京戏”呢? (雕像座落在安庆市莲湖公园“票友广场”)

最后我要感谢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一批安庆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是他(她)们为黄梅戏的艺术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心血,而使黄梅戏成为我国五大地方戏曲之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