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我收藏了好久了,一直没有答,看答题者也少。今天来说一说当年的经历和感受吧。
八十年代上大学确实是一件挺稀罕的事,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此前还没有女孩
这个题目我收藏了好久了,一直没有答,看答题者也少。今天来说一说当年的经历和感受吧。
八十年代上大学确实是一件挺稀罕的事,当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们那个小镇上此前还没有女孩子上过大学。据说曾经出现过一位,那也是在文革之前的了,是我的父亲那一辈的了。
那时候的校园特别纯净,我是学工科的,相比于文科来说课多作业量也大,整天夹着本书辗转于各个教室之间,即使是不上课的时候,也是读书预习复习做作业,跟读高中的时候差不了多少,唯一不同的是时间相对自由些,没有像高中那样老师管得紧。
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特别纯真,晚上宿舍的卧谈会,谈的似乎都是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切合实际甚至有些可笑的所谓的理想。那时候的学生相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见识少很多,也没有过多的信息来源,聊天的视野除了身边的事就是所读过的书,不像现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大爆炸。但是,那时候同学间结成的友谊也确实是牢固,用情同手足来形容一点都不差。年前大学室友相约一聚,大老远赶去,三十年了,那份亲切感,仿佛一切都像在昨天一样。
反观现在的孩子,一进大学就忙于各种考证以及将来的实习、找工作等事,同学间也是无太深的交流。我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每学期学校放寒暑假,我都让她等宿舍同学们先走,咱离得近,不在乎早一天晚一天,同学在外地,走的时候送送,一来方便她们,二来也增进感情,她说我想得多余,现在没有这样的。
所谓的象牙塔,我理解的是环境和思想的空明澄净没有杂质没有杂念,那是那个时代所决定的,现在时代不同了,已经很难做到那样,按那样要求也不现实。侄女儿在读大四,去年下半年学校就陆陆续续让他们自己找地方实习,同学们各奔四面八方实习的实习,考研考公务员的各自忙活,基本上已经不见面了。回想三十年的今天,我大四,我还在毕业实习,接下来还要大概花两个月的时间做实验,写毕业论文,准备毕业答辩,忙到没空想别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吧,无所谓哪个更好,因为时代所决定,没有更多的选择。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