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一次蝗灾是什么时间?造成的后果多严重?

蝗灾自古有之,在先秦古籍中,春秋时代蝗虫不叫蝗虫,叫如\"螽”。战国后多才叫蝗虫。蝗虫为害庄稼在古籍上最早记载的是《春秋》鲁宣公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94年,发生过蝗灾,具体蝗灾情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09:20:24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变,而且源远流长。 《诗经》中已提到“去其螟螣(螣即蝗虫),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引起。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受灾区多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亦有分布,严重时可能遍及整个黄土高原,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时期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据《中国飞蝗生物学》一书统计,在近代以前中国的2000多年里,“大规模的蝗灾达到804次,平均3年发生一次”。

最严重莫过于崇祯朝吧,“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汉南续郡志》)。崇祯九年蝗灾初起,到崇祯十一年蝗虫从徐州到关中平原,从山东到北京,蔓延千里。到了崇祯十三年,随着干旱面积的扩大,蝗虫已经蔓延到长江黄河流域了。

至于后果,加上其他因素,覆灭了一个王朝!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