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潘金莲之事,可以有别的选择。潘金莲与武大郎离婚,西门庆与潘金莲再婚,二人从此顺理成章、郎情妾意,那么武大郎也不必死。
为何西门庆宁愿杀武大郎,也不娶潘金莲?这个问题
西门庆、潘金莲之事,可以有别的选择。潘金莲与武大郎离婚,西门庆与潘金莲再婚,二人从此顺理成章、郎情妾意,那么武大郎也不必死。
为何西门庆宁愿杀武大郎,也不娶潘金莲?这个问题应当是提问者想知道的。
仅以《水浒传》为基础,西门庆与潘金莲,一直都是偷情关系,西门庆未有娶其回家的打算。
二人的关系却是如胶似漆,你侬我侬,很是恩爱。而且二人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在整个清河县早已街知巷闻,二人已没有遮掩羞臊的必要。
既然西门庆、潘金莲二人感情不错,大家又心知肚明,二人为何还要藏着掖着,甚至不惜杀死武大郎,而不选择与武大郎离婚,二人重新结合呢?
为何鸩毒武大郎?
一、怕告状
这个理由很直接,缘自武大郎对潘金莲说出武松回来,要你好看的话。虽然武大郎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潘金莲能回心转意,可是事与愿违。一句话,直戳潘金莲、西门庆的肺管子,加上一肚子坏水的王婆,一合计,就来个杀人灭口、毁尸灭迹。
就算武松回来,死无对证,无法报复,三人从此逍遥。很明显,他们忽视了武松的报仇之心,兄弟之情,勘案之智。
三人都死于非命。
二、怕拖累
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一记窝心脚,踢成重伤,下不了床。
潘金莲不在病榻边小心伺候,而且花枝招展,肆无忌惮地去与西门庆私会。
武大郎气不过,多有埋怨。
潘金莲方才记起家里还有这么个人。武大郎此时已是卧病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人侍奉。潘金莲一心红杏墙外,哪里顾得上照顾武大郎。
武大郎成为潘金莲外出找乐子的拖油瓶。为了一了百了,只能牺牲武大郎,成全潘金莲的甜蜜时光。
三、怕报复
武大郎此时虽然卧病,却不是绝症。终于痊愈的一天。
潘金莲对武大郎卧病期间,一直冷眼旁观,武大郎都记在心里。即便武大郎不会告诉武松,怕武松强出头而惹祸。
那日后武大郎痊愈,想到潘金莲送的绿帽子,也是怒发冲冠,说不准啥时候控制不住情绪,潘金莲只怕就在劫难逃。
这三点,是潘金莲、西门庆鸩毒武大郎的原因。
但如果潘金莲与武大郎离异,西门庆与潘金莲,这些杀人动机,也都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为何不娶潘金莲?
一、寻刺激
西门庆是清河县有名的浪荡子弟、泼皮无赖。家中有钱,衙前有人,在清河县一向飞扬跋扈,谁都不在他眼里。
西门庆偶然得见潘金莲的神仙容貌,便被深深吸引。俗语讲,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以西门庆在清河县不可一世的风格,缺少的就是刺激。而与潘金莲的情缘,正好给西门庆带来莫大刺激,这种刺激感觉,才是西门庆不能自拔的。
倘若将潘金莲娶回家,二人的好事,就成了正常的生活,没了激情,不再刺激,西门庆必然不允许。所以他不娶潘金莲,而是持续这种关系。
二、任风流
西门庆是清河县一霸,地头蛇。多有家私,且府衙中的一些官吏,都要听他的。
如此有权又有钱的西门庆,从小就是纨绔子弟,风流个性。见一个爱一个。家中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
生性风流的西门庆早已在脂粉堆里当将军了。潘金莲再漂亮,在西门庆眼里不过是个玩物。
二人从开始到死亡,时间短、任务重,没有时间谈恋爱,一向直入主题。
西门庆与潘金莲只不过就是各取所需,没有爱情,甚至没有感情。
西门庆自然不会娶一个掌中玩物。
三、步前辙
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投缘,几乎没费什么功夫。
王婆曾在西门庆跟前多次提出要办成此事的要求。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西门庆可就几句言语撩拨,潘金莲就心甘情愿、投怀送抱了。
这样的潘金莲可是水性杨花、人尽可夫啊。
西门庆在女人堆里厮混惯了,对潘金莲的性情、风格,绝对是了如指掌。潘金莲绝对是装不满的无底洞。
西门庆害怕,他怕自己也会被潘金莲戴上绿帽子。
西门庆想都不敢往下想,更别提娶潘金莲回家了。真要娶回家,那真是前面一片绿油油的森林。
四、盼侥幸
西门庆不能娶潘金莲,却要解决武大郎的牵扯。只有杀人灭口一条路了。
西门庆心存侥幸。武松即便回来,不一定能发现武大含冤;即便发现武大含冤,官府不一定受理;即便官府受理,自己也可以用钱收买,仍然逍遥。即便武松要私自报仇,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身上,毕竟潘金莲与王婆才是元凶首恶。
正是这种概率学思维,让西门庆感觉,自己安然无事的可能性比较大。
所以才不娶潘金莲,又杀武大郎。
可以,他所有的估算都错了。武松不是西门庆,武松重情重义,快意恩仇,不是普通人。
结语
西门庆最终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付出代价。西门庆之所以不愿娶潘金莲,有他的顽劣,也有他的顾虑。归根到底,还是潘金莲绝非良善。
西门庆好色,潘金莲风流。二人一丘之貉,又同病相怜。西门庆嫌弃潘金莲,又离不开潘金莲。潘金莲情怒武大郎,便毒害武大郎。
情感中的三角关系,不是稳定的,是害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