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是赵高乱权导致的秦二世而亡,但实际上赵高乱权这种现象在后来不少朝代中都有所体现,也并不必然导致王朝的终结。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去归因,秦朝灭亡并不完全因为赵高,而是
表面上是赵高乱权导致的秦二世而亡,但实际上赵高乱权这种现象在后来不少朝代中都有所体现,也并不必然导致王朝的终结。也就是说,如果一定要去归因,秦朝灭亡并不完全因为赵高,而是内在结构问题。
所谓内在结构问题,其实还是指的是战国时期,秦国与关东六国除了吞并与反吞并的关系外还有关东六国文化上同秦国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秦朝建立后,关东依然存在很多意图推翻秦朝政权的人士。
显然,秦始皇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收天下兵器,比如派重兵把守,比如采取郡县制管理。这些措施有一定效果,但说实在话,不够,也太严苛。要么就做到极致,要么就怀柔,秦始皇反其道而行之,在其临死时,其实秦朝没有办法了。
有人说扶苏性宽厚,有他继位的话,可能会避免秦朝二世而亡。这有一点后见之明,但显然即使扶苏,也避免不了类似的结局。因为,扶苏上位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