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定理“又称为“勾股定理“?

客观地说,从时间上,我们勾股定理的发现要早于西方,这是一个事实。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文明之争,是文化的话语权之争,是关系到各自的后代对前人遗产的继承问题,是必须要争的问题。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5 13:19:59

周朝的时候(前1046-前256),有个叫商高的人给出了勾股定理的一个特例(即勾三股四弦五)。估计商高是个裁缝,否则,一般人很难想到用勾股这两个人体部位命名这个公式。那时候中国人并不知道古希腊的存在,所以,也没人想着去一趟欧洲教他们勾股定理。

于是古希腊人只好苦逼地自己研究,公元前600年,一个名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哥,终于研究明白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符合直角边的平方和都跟斜边的平方相等。这老哥一下子就火了,他牛X到有人说正方形的对角线不能用分数表示,他就把那个人弄死的地步。他便成了西方(欧洲)历史上第一个数学泰斗,为了纪念他欧洲人把他证明出来的定理命名为毕达哥拉斯定理。那时候消息实在太闭塞了,毕哥的成果并未传到中国来,其实,就算传到中国来了,也不能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中国人试过但没成功。

公元222年,三国时代的赵爽,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虽然比毕哥晚了800多年,但赵爽的证明要优美许多。赵爽还用勾股定理推演出了日高公式。可是后人特别喜欢勾股定理这个名字,没有把勾股定理改名为日高定理。尽管赵爽的理论水平比商高高出了好几个等级。

毕哥没法跟中国人交流,害得中国人晚了好几个世纪才证明了勾股定理。要是搁在今天,毕哥的论文一发表,没几天中国人就能写出一篇更棒的论文了。可见闭门造车有多耽误事儿。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