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有怎样的来历和意义?

五一国际劳动节,也称国际劳动节或劳动节,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它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的一次工人大罢工。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10 02:53:35

五一国际劳动节,也称国际劳动节或劳动节,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它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城的一次工人大罢工。

十八世纪末,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残酷地剥削、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至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工资却很低。沉重的阶级压迫激起了这些工人无产者的巨大愤怒。

在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这一天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不同肤色,不同工种的工人都加入了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罢工使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处于瘫痪状态。

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恩格斯在组织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每年这一天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我国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在1918年就有,当时是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而将5月1日确定为我国“五一劳动节”的,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49年12月作出的决定,并且从1989年开始,国务院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达3000人左右,而且法定休假3天以示庆祝。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