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关于长平之战双方参战兵力和伤亡数据,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秦国60万,伤亡25万,赵国45万,伤亡5万,40万被活埋。
一直以来,我是对这些数字抱有很大怀疑的,特
赵国降卒最多仅十万,伤亡多半才弃械归降。
后世了解战国后期历史,最常参考司马迁所著《史记》,然而司马迁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编纂《史记》,距离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已有156年,沧海变迁很多细节已模糊不清,造成《史记》世家与列传内容相互矛盾,需要结合时代的背景剖析。
吕思勉是近代著名的史学家,史学观点确实有独到之处,《吕思勉读史札记》推断秦军的伤亡25万,与近些年史料挖掘相吻合,但坑杀降卒40万是误解,《史记·秦本纪》“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40余万是长平之战赵军战损而非赵国降卒。
赵军全部兵力在45万左右,赵括率军出征精锐37万(宣称40万),包含上党原韩国守军7万余,剩余8万赵军防止秦军袭击主营,并向前线输送补给,而赵括与秦军在沁水激战,秦军用巨大的牺牲将赵括诱入包围圈,困兽犹斗的赵括数次组织突围,突破秦军包围亦造成秦军总伤亡25万。
赵军与秦军的正面交锋,及围困后的拼死突围,兵力迅速削弱至20万,但46天里赵军得不到补给,伤病士兵得不到救治,史籍“人相食”能感受到惨状,仅十万丧失战斗力赵军归降,且有大量的韩国上党士兵,秦军根本不需要再欺骗赵军,甚至不需要刻意坑杀赵军必然消亡。
综述:赵括以37万兵力,迎战秦国60万军队,赵括以约20万伤亡,造成秦国25万伤亡,即便廉颇与李牧也未必做得到,随着赵括突围时阵亡,赵军病饿后残余约10万士兵投降,吕思勉所处时代尚未印证长平古战场遗址及秦代竹简,因此《史记》所产生的矛盾也被引述,至少在正面交战赵括率领的赵军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