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大帝是如何重建西方文明的?

感谢小秘书邀请。
这又是个预设前提和答案的题目。如果这里说的“查理大帝”,指的是“矮子丕平”的大儿子查理曼,那他在位时确实做了一些有益文化发展的事情,但其既未提出过“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1 03:12:08

感谢小秘书邀请。

这又是个预设前提和答案的题目。如果这里说的“查理大帝”,指的是“矮子丕平”的大儿子查理曼,那他在位时确实做了一些有益文化发展的事情,但其既未提出过“重建西方文明”,事实上也没做到——在公元800年前后的中世纪,他也做不到。况且,教皇为他加冕称帝,14年后的814年就去世了,由他创立的帝国,很快也便土崩瓦解。

从加洛林王朝到查理大帝。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解体,这标志着西欧进入了中世纪。整个西欧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没有任何一个稍微强大一点儿的统一国家,众多的蛮族小国打来打去。唯一能够起到平衡和协调作用的,是罗马教廷。

大约300年以后,西欧才出现了稍微强大的国家。 法兰克王国的兴盛,就是在这个时候。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原来住在莱茵河中下游的右岸 。其中活动于莱茵河下游滨海地区的称萨利克法兰克人,4世纪起,越过莱茵河,进人高卢,并不断扩张。出身于墨洛温家族的萨利克人洛维,创建了法兰克墨洛温王朝。 不过,这个王朝一直不温不火,后来到了公元700年前后,还陷入各种困境之中。

有意思的是,西欧此时很像中国的春秋战国——王室式微,诸侯争霸,卿相掌权——中国那个时期,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此时的西欧亦是,只是晚了一千年。查理大帝的爸爸丕平,绰号叫“矮子丕平”,是墨洛温王廷的宫相。他手中权力很大,但还有点儿畏首畏尾。他去请教教皇,得到的指点是“国家权力是属于掌握实权者的”。这使他下定了决心,很快搞了一把类似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的事情,劝说吉尔德里国王出家当了“和尚”——当然担任的是基督教的神职,他自己则取而代之当了国王。他还举行了一个盛大仪式,让欧洲西北部最有名的教士卜尼法斯给他加冕,使他成为了基督教认可的“天赐君王”。这一年是公元751年。

矮子建立的新的法兰克王朝,起名叫加洛林王朝。这是因为丕平的家族,喜欢用加洛尔作为家族成员的名字。在拉丁文里,加洛尔就是查理。

矮子丕平768年去世,他的长子查理继承了王位。 查理在德国东部地区征服了萨克森人;在北欧大部分地区建了不少城镇和修道院。后来,他带领军队侵入西班牙,攻打摩尔人。但他在比利牛斯山区,遭到了巴斯克人的进攻,被迫撤退。 正在查理全身心在南边儿打仗之际,799年12月,罗马发生了骚乱。教皇利奥三世遭到袭击,被弃街头,几乎丧命。一些好心人给教皇包扎伤口后,把他送到了查理的大营。查理“很够意思”,立即派出一支军队平息了罗马城的骚乱,然后把利奥三世送回了拉特兰宫。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查理大帝在罗马参加了圣彼得教堂的法事,教皇利奥三世把一顶皇冠戴到了他的头上,称他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这是“查理大帝”和“查理曼”(意为“伟大的查理”)称号的由来。

查理大帝在位期间主要干了些什么。

查理曼768-814年在位,时间不短。46年里,他主要干了些什么呢?

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他始终在打仗。这46年里,能查到有史料记载的由查理发动的大战事,就有50次,小规模的冲突不算。774年开始的对萨克森人的战争,持续打了33年。他确实很能打,到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和当年西罗马帝国在欧洲部分的版图,大致相差不多。 除去打仗,查理对王国内政的整顿,是动了脑筋的。他任用教士参政,令他们起草机要文书、担任监察官和外交使臣。监察官派到地方上监督伯爵或执行其他任务,以扩大国王的管辖权。在朝廷,除了由国王亲信组成的国王枢密会议之外,还建立了贵族大会。其成员包括伯爵、主教、修道院长和重要的封臣,每年召开一次,讨论国王将要发布的敕令。这表明地方大贵族参与最高决策已成为制度。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征收赋税十分困难,查理主要依赖王室庄园的收入,颁布了大量王田敕令,敦促王田管理人要善于组织生产,登记好王田上的财物,并派监察官予以监督。他的赦令,明显有益于刚刚开始萌芽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因此,被看作是研究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重要材料。

在文化方面,据说,查理在称帝之后,想要使自己的宫廷不仅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还要成为学术中心。据说还从帝国各地甚至海外延揽知名学者;建立宫廷图书馆;收藏教会长老和古代作家的著作;设置宫廷学院,以教育年轻的法兰克骑士,等等。

查理曼做的这些揽才教育之事,是与当时的封建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的。恰如中国春秋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后来的凡开国封建帝王一般会重视人才等等是一样的。 客观说来,查理大帝比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各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能打仗这一点,倒是和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有一比,不过可能还是比不过。说他想要重建“西方文明”,没见有相关的任何记载,在欧洲那个时候,他应该没开化到这个程度。至于“如何重建西方文明”,只能说是预设了前提和答案,或者属于“美好的想象”了。

有外国书籍说,查理曼能讲古代高地德语,还懂得古代法语,并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个说法其实很搞笑。查理本就是说高地德语的莱茵河流域来的,怎么能不会说自己的母语?他后来当法兰克国王,不会说古法语如何理政?况且他的家族已经在法兰克生活了超过200年。关于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是因为他当了罗马奥古斯都,这个区域使用的就是拉丁语,而拉丁语包括文字,离不开希腊语和文字。

当时的西欧,只有拉丁文字,以及作为其基础的希腊文字。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等,都有很多土语方言,文字一概没有。10世纪前后,以上各种文字才陆陆续续产生。所以,在八九世纪的时候,所谓“重建西方文明”还纯属天方夜谭——根本没到那个时候。

荷裔美国著名学者房龙对查理曼有个最有意思的评价,说他“大字不识几个,但是能打仗”,可能也就是这样了。

关于“查理大帝传奇”。

“查理大帝传奇”,这个说法,在西欧一些语言里,是个专有词汇,英语是“Charlemagne legends”。《不列颠百科全书》特为此设立了一个条目,书中说:查理大帝传奇,是“以民间故事主题、说教性寓言和英雄故事相结合而形成的传奇,由于专述法兰克国王兼西方的皇帝查理大帝,故得名。到了12世纪,查理大帝的传记,不论在其生前或死后,都被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以下列的面目出现在传说文学里:重新创建的西方帝国的首领;基督教的卫道者;战无不胜的武士;伟大的政治领袖和法律的执行者;殉教士和圣人。查理大帝传奇也见于武功歌,这是以古法语写成的大约80首中世纪故事诗”。

所谓的查理大帝“重建西方文明”的说法,最早的根源,大概就是由这些传奇而来。咱们不妄自尊大,但也别让西方的传奇之类忽悠了。对于中世纪那段儿,真的可说的不多。

817年,查理去世的第三年,他造就的帝国就开始四分五裂了,这就是著名的“路易分土”——查理的儿子路易将帝国分成了三份——法国南部、巴伐利亚和意大利,各自有自己的国王。加洛林王朝在几十年里就迅速衰落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