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的边缘化,导致对于各诸侯国掌控力基本丧失,各诸侯虽名为周臣,奉周天子,但实际上早就已经各自为政,各自征伐。
所以说,对于春秋时期的各国来说,争霸永远是最为
春秋战国时期,并不只有秦国在变法,只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相对比较成功,影响力比较大而被我们熟知,其他国家也在变法,接下来让我带你去看看其他诸侯国家的变法。
一、魏国——李悝变法在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李悝在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二、楚国——吴起变法
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
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实行法治,减爵禄, 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整顿吏治,加强军事训练, 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然而吴起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反对,随着楚悼王的死,变法也就失败了。
三、赵国——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但是赵国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将赵国军事力量空前强大,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去维护。
四、燕国——任用乐毅等进行改革
燕国自立国以来,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一直没有进行过重大改革,仍保守旧制,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但与其他各国相比,还是比较贫穷和落后的。
燕昭王为报齐国进攻燕国之仇,他深知燕国小力弱,尚无力报复齐国,他就卑身厚币以求贤才。客卿郭隗向燕昭王讲了千金买马骨以求千里马的故事,并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
于是燕昭王为其改筑宫室,以其为师,表示尊贤用贤。又筑高台,上置黄金千两,命之曰“黄金台”,以廷揽天下人才。燕昭王此举起到了很大的号召力,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赶来,剧辛从赵国赶来,天下士子争向来燕,一时间燕国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才。燕昭王给了他们以极高的待遇,虚心向他们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大力进行改革。
经过二十八年的努力,残破的燕国由弱变强,“燕国殷富,士兵乐轶轻战”,经济和军事力量都大大提高,具备了雪耻复仇的实力。
五、韩国——申不害变法
各国的变法运动风起云涌,不变法就有落后和被别人吃掉的危险。在已经进行的变法中,魏国的李悝变法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榜样。李悝是法家人物,所以,韩昭侯也想用一个法家人物主持变法。他选中了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公元前351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
申不害在韩国实行以“术”为主的法制,经过15年改革,加强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治兵强”,政治局面比较稳定,国力也有所增强。但实行这种政策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即“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六、齐国——邹忌改革
公元前357年,齐威王即位。并任用邹忌为相进行改革。邹忌从远离声色、选贤任能、兴利除弊、整顿军备、安抚百姓 五个方面入手。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从此,齐国不仅经济发展迅速,而且朝中风气也很正。这些事情传到燕、赵、韩、魏等国,各国纷纷派人到齐国来朝拜,齐国威望迅速提高,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法,但是秦国的商鞅变法最彻底,也最成功,得益于此,秦国国富民强,终有一统天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