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溥仪被俘,苏军是如何知道溥仪坐飞机出逃行踪的?

末代皇帝溥仪1945年8月19日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虏,这既是苏军提前规划的一场军事行动,也是偶然间的一场巧合。
对日宣战
1945年8月8日晚,苏联政府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声明,宣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2:29:27

揭秘一下“伪满洲国”的末日时分: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的轰炸机很快就光临伪满“国都”长春,当天中午,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大将、总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和所谓的“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中将赶到皇宫,向溥仪通报战争形势,说明长春已不安全,而此时关东军已经在通化建立了“战斗司令部”。

(吉冈安直剧照)

山田乙三对溥仪说:“苏联已对日宣战,关东军准备退至南满与苏军决一死战,为了陛下的安全,国都暂时也应迁到通化”,同时要求溥仪尽快做好“迁都”准备。溥仪表示东西太多,启程时间需要延缓三天,山田也只能同意,然后跟参谋长匆匆离去,先期赶赴通化野战司令部进行指挥。

然而8月11日的深夜,吉冈安直就全副武装赶到伪满皇宫,命令溥仪必须立即出发,溥仪无奈只好遵从。逃跑车队的第一辆车,坐的是“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捧着裕仁“赐给”溥仪的三件所谓“神器”,溥仪只能坐第二辆车,然后皇后婉容、福贵人李玉琴和随侍们纷纷上车,在日本宪兵的护卫下赶往长春东站。

(汉奸张景惠)

这群人登上一列火车前往通化,为了躲避空袭和查看路线,一路上走走停停,直到8月13日才到达通化县大栗子沟镇(今白山市临江县),当时那里是日本的“大栗子铁矿株式会社”,是掠夺东北资源的日企。刚刚喘口气,隔一天的8月15日,就收到了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伪满一干人等顿时呆若木鸡。

1945年8月17日夜里,就在这家铁矿公司的食堂里,召开了伪满洲国最后一次“紧急参议府会议”,日本方面代表、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首先发言。他认为既然日本天皇已经发表所谓“停战诏书”,那么伪满洲国就没有存续的必要,也应该宣布解体同时由溥仪发表诏书退位,伪满“国务总理”、张作霖的盟兄、大汉奸张景惠立即支持,随后带着一帮子人去见溥仪。

(伪满洲国溥仪)

张景惠草拟了“退位诏书”的内容,溥仪当场也表示同意,然后在铁矿公司的二楼简单布置了一个会场,一小撮日伪头目到场,溥仪仅仅用了两分钟就宣读完诏书,再与到场的人握别。1932年被日本侵略者扶植起来的这个傀儡政权,就这样终于在十三年后结束了这一场闹剧。

吉冈安直随后通知溥仪,日本方面接受他去本土“避难”,但随行人员不可过多,最终溥仪挑选了二弟溥杰、妹夫瑞麟以及贴身侍从等共13人准备逃往日本。但是要从吉林飞往遥远的日本,通化野战机场并没有合适的大型运输机,于是8月18日凌晨,溥仪一行人先赶到通化,乘坐三架小型军用运输机赶往沈阳东塔机场,准备在那里换乘大型飞机转赴日本。

(秦彦三郎签字投降)

当天中午溥仪一行到达沈阳机场,准备在候机楼里稍事休息等候安排飞机,然而就在这一天,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为了尽快控制协议区(8月17日秦彦三郎到哈尔滨乞降),下令三个方面军必须专门编组和派出快速支队,以迅速占领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重要城市。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甚至连机械化支队都嫌太慢,特别命令组建50到500人的空降群,其中外贝加尔方面军第6坦克军约250人组成的空降群奉命飞临沈阳,由一名中校军官率领。

(溥仪被俘)

所以溥仪还未等来去日本的大飞机,中午刚过就迎来了苏军空降部队,身份暴露后当场被俘,从苏军空降行动的时间和计划来看,根本不存在掌握溥仪逃亡计划的可能,苏军空降部队与这个儿皇帝确实是“不期而遇”,因为同一天长春和哈尔滨也被苏军空降兵控制。而就算溥仪逃到日本,也仍然逃不掉作为战犯被审判的命运,同时对美国人来说,溥仪真的没什么用。

当晚溥仪作为重要俘虏被用飞机转送至苏联境内的赤塔,从此开始了五年多的战犯生涯,后来南京政府曾要求引渡溥仪回国受审,但遭到苏方拒绝(目的不可告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才转交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1959年被特赦。

(溥仪被转送苏联)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