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一些先人认为戏子属于“下九流”,你觉得正确吗?

这属于民间的说法,或者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现在其实也是,只不过流品被重新定义了)。类似咱现在,没有物质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至于对不对,从平等上看,当然是不对的。但人是社群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7 17:57:56

这属于民间的说法,或者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现在其实也是,只不过流品被重新定义了)。类似咱现在,没有物质的婚姻都是耍流氓。至于对不对,从平等上看,当然是不对的。但人是社群动物,个人的三观受整体社会影响严重,特别在自由度极低的古代。比方现在的印度,男女性别、宗教信仰各种教条主义让很大一部分种姓低的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应该被社会赋予的尊敬和教育。即便现在印度早已撤销种姓制度,但种姓和宗教的障碍还是桎梏印度人思想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一个长久存在的东西,必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打破的。

说回中国。

与印度不同的是,古代中国没有他们那么严格分明的阶层划分,只是流品观念较重(少数民族统治时期除外)。所谓的上九流: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师爷、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时妖、盗、窃、娼(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这些其实都是职业,除了商人戏子或某些有前科的人不可以科举当官外,这些职业的人是可以互通的。你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以前的职业就是和尚,李自成没打进北京城前,在国家招待所讨生活。

既然九流都是职业,那么本意上便没有孰高孰低。但很尴尬,佛家虽然爱说众生平等,从地球生物类别出发,人的生老病死出发,确实没毛病。可哲学层面的东西可以广义的分析人类,一旦回归到人本身的现实生活,它某些思想也就并不适用了。

所以,不管上九流还是下九流,这类价值观的出现是生活必然的产物。它当然不对,但它有存在的理由或有存在的基本条件。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会随着他个人的能力和思想改变而改变。因此,你不如我,对于我来说,我便有充分看不起你的理由。我不如你,为了防止你看不起我,我便有充分努力向上的理由。只要是人,都有自傲、自尊、自信、自私的心理。这是天性,自有群居部落开始,群体想要有序合理的生存,首领是关键人物。既然有首领,自然有部下,有发号施令的,自然有任凭差遣的。地位有上有下,首领如果是一流,那么部下便只能是二流了。

开头所讲的上中下九流中,我们会发现,位于下九流的行业,多半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识,而且大部分属于伺候人的服务类营生。像强盗、窃贼、娼妓,不但不需要知识,还有不劳而获的职业属性。像戏子这类艺术行业,在古代主要负责丰富人们业余生活。不光梨园行,小说、绘画、木匠等都不是什么上台面的东西。当堂搔首弄姿被古人认为有失体统,不雅。适合普罗大众的东西,往往会被人放到俗或轻浮的平面上看待。中国人自古好面,有时候好面好到不可思议。物以稀为贵,村里没读过书的张老汉都能买票看得表演,必然高级不到哪里去。

对于流品来说,它有悖于人伦道德。但社会就是这样,有诟病点,可没有理由反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洁工,又有几个人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呢。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古代官场的状元和唱戏的状元,扫地的状元和做生意的状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