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ai智能大会所说的,人们三天四小时工作制,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应该很快了,关键在于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奇点,不过遗憾的是,我们要明白两点:第一,人们三天四小时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是欣然享受还是无奈接受。第二,三天四小时也罢,一天两小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5 22:38:38

应该很快了,关键在于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和奇点,不过遗憾的是,我们要明白两点:第一,人们三天四小时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是欣然享受还是无奈接受。第二,三天四小时也罢,一天两小时也罢,到底是个常态还是最终连工作的自由(权利)都被剥夺了呢?

记住,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将你的996压缩成四小时,那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你,

问题中的这句话是马云在上海举办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与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马“双马对话”时提到的,当时的议题是AI是否会让人们失业的问题,马云表示,AI会让人们更愉快的享受生活,每周三天每天工作四小时就够了;而马斯克则表示了极大地悲观。

很多媒体表示,马云在“双马会”上表现出了极度的乐观,但是我觉得马云的悲观比马斯克更甚,马斯克起码还有改变的勇气,而马云已经开始说“人类最多不过就能在地球上活100年左右,未来年轻人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这种充满了未来虚无主义和茫然的话了。

如果说,马云的这句话是一个预言的话,其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人工智能的呵护下人类的幸福,还有一种是在人工智能的威胁下人类的无奈。事实上,最近引起世界争议,那部奥巴马夫妇作为制片人描述福耀玻璃在美国的境遇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最后的画面已经暗示了结局:曹德旺参观美国工厂时,高管带领他参观生产车间,指着那些永不知疲倦的机械臂说,“这条线上已经用机器取代4个工人,那条线上准备再取代4个工人。”

曹德旺若有所思,脸上看不出高兴,抑或失落。

那名负责自动化改造的中国高管,应该是该片最凌厉可怕的角色。人在他眼里,完全成为了器物。

那些被机器替代下来的员工,将陷入失业,或者接受更低的薪资。

机器与人“抢饭碗”的时代早已到来,“过去20年间,由于自动化,导致全球高达3亿7千5百万人需要寻找全新种类的工作......”

显然,中国的蓝领工人也包含在这些失业的人群之中。

智能化的时代又已呼啸而来,一切的不确定性都包含在纪录片末尾那让人茫然的音乐之中。那些匆匆忙忙上班打卡的蓝领们,他们没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就如同第一次科技革命就开始显现的机器“吃”人的情况一样,它们突如其来取代人类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打一声招呼,而人工智能时代等于帮机械安装了一个类人的大脑,随着这个“大脑”的进化,在第二代弱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可以取代大量蓝领工作,再往前,将如同瘟疫一样感染更多的领域、更高的职位。

更悲观的是,人类自几百万年前出现以来,在这个时间长河中进化速度可以用微乎其微来计算,而人工智能从1956年提出到现在不过63年的时间,已经可以取代人类社会金字塔最基层,也是人数最多的蓝领工人的工作了,根本就无法类比。

这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压缩人类工作时间绝不会像蒸汽机那么慈祥,那么慢条斯理,只要在某个领域突破奇点,基本上不会留下什么死角,而人类工作三天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更像是之前富士康使用机器设备大量淘汰人类员工的前兆。

看看吧,工业领域,教育领域,金融领域,法律领域、医疗领域、传媒领域、服务业领域、农业领域……还有人工智能没有渗透的地方吗?

所以说,人类还是不要盼着一周工作三天每天四小时工作制的到来了,如果人类连工作的意义都不存在了,仿佛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更重要的是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将你的996压缩成四小时,那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你,到时候你还会高兴吗?

有人会说,人类发明人工智能不就是为了让人类享受的吗?

其实这只是说这句话的人太把人类当成一个整体了,自阶层出现之后,人类一直处于各种断层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来,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尤其是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甚至在最平等的寿命方面都开始出现了不平等的裂痕,所以应该这么说,即便未来人类可以操控人工智能,那么也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或者像赫拉利说的,未来出现神人,有用的人和无用的人,大部分无用的人想象其境地也能明白会有多悲惨吧,因为它们与最上面的人完全不在一个逻辑体系当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必要,肯定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罢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