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为什么不早离开项羽?

范增出山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必须要有个平台。他在动乱的战国时期,并没有什么建树,也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老家看看《孙子兵法》和《鬼谷子》之类的经典,学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4 16:08:16

范增出山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必须要有个平台。他在动乱的战国时期,并没有什么建树,也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在老家看看《孙子兵法》和《鬼谷子》之类的经典,学习前人智者的才学。

到了秦末,他已是耄耋老人。反秦的浪潮此起彼伏,他自感时机来了,于是他毅然投靠项梁。想借助项梁的平台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范增在薛地的一番高论,着实让项梁、刘邦等人感觉到他的远见卓识,于是项梁拜他为军事。范增由此来了个华丽转身,从一个乡间老头,成为反秦义军的谋士。

范增在项梁的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此他的人生观,也随着时局的变化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眼光变得更长远,项梁在定陶战死后,项羽接手了楚军,成为楚军的核心人物,范增被项羽尊为亚父,地位日益提高!

秦朝被刘邦和项羽的起义军灭亡后,进入了楚汉之争时期。范增感觉前景越发的光明,毕竟当时的楚军势力强大,复国指日可待。只要项羽能够听取他的意见,消灭刘邦也不是难事,这个时候,虽说项羽因战绩辉煌,有些目空一切,但有范增的辅佐,也还是前途光明。在这种情况下,按范增的脾气,是不会轻易离开项羽的,因为他还没有功成名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刘邦此时势力虽说不强,但也没有放弃努力。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刘邦攻取彭城后,汉军在彭城烧杀掠夺,后被从齐地赶来的项羽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刘邦退守到荥阳后,与项羽形成了对峙局面,双方苦苦煎熬了几年,都已精疲力竭。

没想到刘邦来了个釜底抽薪,让人劝说英布投降,英布的变节,使得项羽首尾难顾,重新布防。韩信攻下齐地后南下支援刘邦,项羽让龙且北上御敌,没想到龙且率领的20万大军全部被韩信消灭,项羽元气大伤。

龙且之死,项羽悲痛欲绝,此时陈平又为刘邦献上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范增被项羽冷落,失去了信任。无奈的范增只好称病回乡,病死途中。范增的离去,让项羽自折翅膀,也给刘邦提供了机会。于是刘邦的汉军从战略防御,开始了主动进攻,汉军以摧古拉朽之势击败了项羽,楚汉之争以刘邦胜利告终。

范增是个军事家,谋略家,可他没有给项羽规划美好的愿景,对项羽的血腥屠杀也没有制止,这给刘邦赢得民心创造了机会。他跟随项羽,忠心耿耿,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并没有长远的建国规划,格局有限,相比张良和萧何,范增只能算一个军事家,不是政治家。应该说项羽和项梁成就了范增,范增没能坚守到最后,这是他人性的悲哀。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