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绝非虚假。
可能这个人的故事你们听起来都不可思议,但她确确实实地存在。
暂且称她为小A吧。
我是在一个小县城读的初中,我家也是小县城的,这个小A呢,就是我隔壁班的一
不请自来,答非所问一个。
对“虚荣”这个词最深的印象是高中语文老师讲的一个故事。
解放之后不久的各种运动, 将原来的地主家庭打倒在地,土地、房子都没有了,地主也被批斗死了,地主婆带着一家老小窝到了村子没人住的窑洞生活,全村都在批判他们,把她们的点滴实际拿来做反面教材,例如,逃的时候只带走了很多书和锅碗瓢盆,(嗯,下一次运动因为书又被整了一次),其中被人传说最多的事迹是这样的:这家地主实在是虚荣,喝糊糊都要先盛在盆里,再分到碗里,过年吃一次玉米面窝窝一定要摆在盘子里,全家人再围着吃掉。那个时候“虚荣”是高级词汇,以至于后来村里人做点什么事情太讲究了,也被说成是“成了XXX的了”。XXX成了虚荣的代名词。就像葛朗台是吝啬代名词一样。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时候我刚进城读书,确定地主婆确实是爱慕虚荣,被人民打到在地还贪恋过去的生活。
今天,有点怀疑。
故事的后续就是:地主家的孩儿恢复高考之后考学走了~地主婆不久也被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