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韩信在项羽那里处处碰壁,投靠刘邦之后却得到重用?

韩信不受项羽重用是正常,受刘邦重用是意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韩信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凭什么证明自己呢?我们也不能怪韩信,他无权也无兵,怎么有骄人的战绩呢?作为一个军事天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4-23 06:17:06

谢谢邀请!要知道为何韩信在项羽处没有被重用,我们就来说说,刘邦、项羽、韩信这三个人在平民时的一些情况,以便大家都可以知道他们三个人的性格有许多不同点。

刘邦在沛县喜欢游手好闲,吹牛、喝酒不付钱、玩女人等等,就是现代的小混混。做了亭长以后,总算有了一个正经事可以做了。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羽从小喜欢弄刀耍枪由叔叔项梁养大,其家族是楚国的贵族。刘邦与项羽俩人的志向都相当高,都想做一个登高呼远的君主。

秦始皇南巡时,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始皇的车队和秦始皇本人。当时项羽大该是十几岁,看到秦始皇的车队通过,项羽对叔父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项梁听了吓了一跳,连忙用手唔住项羽的嘴。同样,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沛县,浩浩荡荡,君临天下,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威风时,无不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啊!从这些话题来看,俩人不约而同的共同点,有野心做大事。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头百姓时,也是游手好闲,既不能做官又没有能力做买卖养活自己,经常寄宿在别人的家吃闲饭。在南昌亭长家连续吃了几个月,亭长妻子厌恶他,不给他饭吃,韩信一怒之下离开。韩信走到河边,看见有老大娘在漂洗涤丝棉,老大娘看到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是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大娘说:我一定会报答你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还想来报答别人。韩信自己熟读兵书,认为将来总有出头之日,于是就佩剑在身。想不到有个屠夫看了不舒服,就在大庭广众之中对韩信说:你看上去像个将军,可惜将军都不怕死的。如果你真的不怕死,就杀死我,怕死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朝屠夫看了一眼,把剑放下,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从今以后,别人都称韩信为“胯下君子”。从这些来看,韩信与刘邦、项羽有本质上区别。

秦始皇死后,各地都举行了起义,韩信在项梁手下。项梁失败,韩信归项羽。在项羽处,韩信做到郎中。他几次向项羽献计,由于项羽知道韩信过去曾做过“胯下君子”,所以有点看不起他,韩信每次献计都被项羽用各种话給回绝了。汉王刘邦入蜀,韩信脱离楚王归顺汉王,做了一个小官。韩信因小事与滕公认识,滕公在与韩信交谈中,认为韩信是个奇才,将韩信介绍给萧和。萧和与韩信多次交谈,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超级奇才。

由于蜀地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许多人都不肯老死在这里,将士们纷纷逃亡到其他地方去了。一天萧和也不见了,刘邦知道大发雷霆。但是,不久萧和回来了。刘邦问萧和去了那里,萧和说去追一个人。追谁?萧和回答说:韩信。刘邦说:那么许多将军都跑了,你不追,怎么会去追韩信。萧和回答:韩信是奇才,放到那儿,那儿的人就会得到天下,张良说过,你不用韩信,就将韩信杀掉,否则我们将来都会成为他的刀下之鬼。刘邦召见韩信,通过一段时间的谈话确实认为韩信是奇才,所以就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确实是个奇才,后来帮助刘邦击败了项羽,成就了刘邦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项羽看不起韩信,认为韩信是“胯下君子”。但是,韩信生前也对项羽有评价,他说:项羽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他不能任用有才干的将领,只不过是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有伤病的,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等到别人立功封爵时,将大印拿在手中舍不得给别人,这就是典型的妇人庸俗。尽管项羽可以看不起韩信,韩信也是有思想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项羽的弱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