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博学如孔子,就是得不到鲁国当政者的重用呢?

孔子不是不被鲁国重用,而是非常被鲁国重用,孔子被重用有两个预兆,一个是孟厘子托孤,孟厘子在死之前,说了一大推话,大致的意思,就是告诫自己的继承人,要关照和提携孔子。一个是孔子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20 06:10:00

孔子不是不被鲁国重用,而是非常被鲁国重用,孔子被重用有两个预兆,一个是孟厘子托孤,孟厘子在死之前,说了一大推话,大致的意思,就是告诫自己的继承人,要关照和提携孔子。一个是孔子生孔鲤的时候,鲁昭公派人送来鲤鱼祝贺。为什么鲁国的核心人物都来巴结孔子呢,这还要从偪阳之战说起,偪阳之战在孟孙氏遭遇空城计,被关门打狗的紧要关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孔梁纥)不顾个人安危,双手撑起城门,保护和救助了孟孙氏。事后孟献子赞扬叔梁纥说: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孔子被重用的原因呢,一是孟氏家族有报恩的心里,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呢,统治阶级在选人用人上呢,都惟德是尊,也就是把品德放在第一位,叔梁纥在鲁国可以说是家户喻晓的第一忠臣,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鲁国统治者,把孔子当作了叔梁纥第二。所以鲁国统治者不但愿意重用孔子,而且也准备把他当鲁国的栋梁来培养。

孔子没有成为鲁国的栋梁呢,主要是犯了两个致命错误,一个是智商错误,一个是道德错误。当时鲁国有三股政治势力,一个是以鲁昭公为代表的国君势力,一个是以三桓为代表的议会势力,一个以孔子及孔子学生为代表的孔子势力。因为议会是限制菌株权力的,所以君主与议会就会经常产生一些摩擦,这个时候孔子的做法就非常重要,孔子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他不但不调和君主与议会的矛盾,反而联手鲁昭公对议会进行打压,这个错误属于智商错误。另一错误就是过河拆桥,孔子是通过孟孙氏家族举荐,才能抱上鲁昭公这个大粗腿的,但是孔子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过河拆桥,这就犯了道德的大忌。

孔子第一次与鲁昭公联手压制议会,但在斗鸡事件中却以惨败告终,并连累鲁昭公最后客死他乡。因为斗鸡事件,孔子在鲁国政坛开始了长达17年的靠边站。孔子不但不吸取斗鸡事件的教训,并第二次与鲁定公联手,发动了一次对议会更猛烈攻击,也就是隳三都事件,这次事件同样以失败告终,并最终导致孔子被驱逐出境。所以用一句德不配位 必有灾殃来形容孔子,还是比较合适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