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辽军惧怕的杨六郎为何得不到升迁?

   这是百度到的资料: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16 19:21:56

   这是百度到的资料: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活了57岁,从史料上看,他应该是个非常正面的形象,而且应该是一直在边关带兵,所以也可以说是用在了比较合适的岗位。

至于提问说为什么杨延昭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个可能是多方面的,和个人的能力也有关系。

历史上大多有名气的人物,特别是带兵之人,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在朝堂上当多大官,因为朝堂上是文臣的地方,皇帝一般不会让带兵的人去进入中枢的,除非是到了危急关头,军事上的统帅在民间比较知名,是因为军事胜利上的这些事情更容易流传,更容易让更多的的人知道,而政治上手段一般则是背后的故事,不易传播。

杨延昭是个武将,一直地边关做官,也算是各得其所吧,所以不觉得不是重用,而且能够让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我觉得也是对他们“杨家”的一种褒奖。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