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请。
加农炮是一种身管较长,弹道平直低伸的野战炮,加农炮在二战时,德,美,苏,英主要国家将加农炮作为主要的火炮之一,加农炮射程较其它类型炮都远,特别适合远距离攻击纵深目标,堡
“M46加农炮”这个火炮型号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起来是比较陌生的,但是把它的中文名亮出来,相信大家就会觉得十分亲切了——130炮。
在我们国家,对火炮的称呼习惯直接简称它们的口径,比如说152mm加榴炮称之为“152”;155mm榴弹炮称之为“155”;60mm迫击炮称之为“60迫”;82mm无后坐力炮称之为“82无”。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M46加农炮,在我国的正式型号为“1959年式130mm加农炮”,那么它的简称就是“130”或者“130炮”。
M46加农炮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研制的一款重型反坦克炮,它最初的用途是做为战防炮使用,在战争中对重型、中型坦克实施直瞄射击,在这一点上与二战时期的德国88mm火炮基本相同。
鉴于具备强大的反装甲能力,前苏联曾一度将其视为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火炮来使用,如果M46加农炮真的成功该装为坦克炮,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坦克主炮,没有之一。
遗憾的是由于整装系统过于笨重,再加上滑膛炮时代的到来,M46加农炮未能如愿成为坦克炮,但是却以自身一个巨大优势,成为火炮届的“AK-47”,那就是射程非常远。
下图为开火瞬间的130mm52倍口径M46加农炮,该型火炮有两种版本,一种是46倍口径的46型,国产型号为59式,另一种为52倍口径的52型,国产型号为59-1式。
M46加农炮在使用穿甲弹进行直瞄射击时,平直弹道为1170米,在使用杀伤弹进行远程攻击时,最大射程达到了27公里,如果使用火箭底排增程弹,最大射程可达36公里!
这就意味着如果把该型火炮当成榴弹炮来使用,那么它的射程就超过了当时90%的火炮,所以装备该型火炮的国家基本上全部都把它当成榴弹炮来使用,很少用来当做重型反坦克炮来使用。
一款加农炮愣是被硬逼成加农炮来使用,这样的事除了二战时期德国的88炮以外就只有这M46加农炮了,这也是它能成为火炮届的AK-47的原因。
我军在实战中也喜欢把它当成榴弹炮来使用,比如说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我军装备的榴弹炮主要有105mm和152mm两种口径型号。
105mm榴弹炮的问题在于威力过小,对坚固工事的毁伤效果并不理想。以国产105mm山地榴弹炮为例,一发高爆杀伤弹的装药量仅为1.8千克,威力是很有限的。
152mm榴弹炮的问题在于威力足够,但是射程太短,以国产1966年式152mm榴弹炮为例,一发高爆杀伤弹的装药量约为6.4公斤,杀伤力巨大,但是最大射程却只有15公里。
下图为我军装备的152mm榴弹炮,短粗短粗的炮管意味着它的射程不会太远,152炮在实战中无法发挥远程火炮的优势。
而国产1959年式130mm加农炮就不一样了(M46加农炮的国产版本),它的高爆杀伤弹装药量为3.7公斤,威力几乎是105mm榴弹炮的2倍,最大射程27公里(国产59-1式130炮管采用52倍口径,最大射程达到了32公里),也接近了152的2倍。
所以130就这样被当成远程火炮来使用了,这也是战斗中我军火炮总能对越军形成压倒性优势的原因——打得太远了。
虽然130在射程和威力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但是它毕竟是加农炮出身,时至今日,性能已经显得比较落后了。
主要表现为:做为加农炮使用时,它的装甲穿深只有280mm,远远低于现代滑膛炮的1100mm穿深;做为榴弹炮使用时,它的射程只有27公里,炮弹装药量只有3公斤多一点,与主流的155榴弹炮差距过大。
我们用当下最典型的主流155mm榴弹炮来进行对比——国产05式155mm自行榴弹炮:抛开机动性不论,155炮弹装药量为7公斤,一发高爆杀伤弹的绝对杀伤半径为36米,这一点对于130炮弹来说难以望其项背。
采用52倍口径的155炮最大射程为40公里,如果发射底排火箭曾程弹,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70公里,是名符其实的远程火炮。
由于威力和射程都远不如155榴弹炮,M46加农炮也就逐渐从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军事强国退出现役,开始被更先进的155炮所取代。
下图为正在使用底排火箭增程弹进行直瞄射击的国产05式155mm火炮,先进的现代化155火炮既可以当榴弹炮用,也可以当加农炮用,性能落后的130mm加农炮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