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曾“火箭式”提拔的天才,最后为何悄然陨落?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这个火箭兵必然是贾谊贾长沙无疑。贾谊是天才,这是公认的,也是汉文帝心中有数的。他最后憋屈的下场很多人认为是汉文帝的错误,但其实这个锅不能甩给刘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5 18:51:02

首先谢邀!

起初,看到“汉文帝”“天才”,我就想到了贾谊,再加上“火箭式提升”“陨落”,我就更加确定了。

贾谊的一生确实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他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因其两度为王子太傅,又被人称为“贾太傅”“贾长沙”。一篇《过秦论》闻名古今。从他一生当中的几个身份就可以知道他的优秀。

一,洛阳才子

贾谊学富五车,下笔成文,18岁就名满洛阳,被当时的河南郡守吴公招至门下。

二,博士

自己的伯乐吴公因“治平为天下第一”,被文帝破格征召入朝为廷尉(掌管全国司法的最高长官)。随后吴公举荐了贾谊,被文帝任为博士,要知道古时的博士与如今可不一样,是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的官职,由此可见当时贾谊才能之优秀。

三,太中大夫

从博士到太中大夫相隔只一年,绝对是一次破格提拔,贾谊成了文帝朝廷中最闪耀的一颗新星。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加上贾谊之后的一系列政治主张,都侵犯了当时老臣、重臣、列侯的利益。

贾谊主张汉王朝改制,这其中“列侯悉就国”就触发了当时的一个敏感话题,即列侯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去。文帝对此特别感兴趣,为何?因为文帝起初就是靠着这些列侯才上位的。如今人人常住京城,容易拉帮结派,如让他们回到封地,他们就无法联手,政治力量大打折扣,无形中文帝的地位就得到了强化与巩固。

贾谊还上疏文帝,大谈同姓诸侯王的潜在危险。他认为诸侯王反与不反,和亲疏没有关系,只和诸侯王势力的强弱有关,历史上大多是强者先反。但贾谊的一片忠心,被汉文帝搁置了,文帝完全是出于他固有的小心谨慎的个性(长期被吕后压制导致),以及一个帝王保护自己政权稳定的本能。

随后不久,文帝就将贾谊调出京城,命为长沙王太傅。在赴任长沙途中,南渡湘江时又创作出了著名的《吊屈原赋》,表达自己的悲愤与不甘。而文帝虽没有采纳贾谊的提议,但他富有远见的卓识与不可一世的才情,已经在这位君主的心里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不然也就不会有贾谊谪居三年后的回归了。回归后不久,文帝改派贾谊担任自己幼子梁怀王的太傅。但不幸的是,几年后梁怀王骑马时意外坠亡,贾谊非常自责,一年多后竟然亡故,死时才33岁。至此,贾谊走过了他辉煌灿烂而又短暂的一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