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为何能名列春秋五霸?

所谓春秋五霸,应分析史实看其是否处于令诸侯称霸中原的盟主地位。
通过有关史实分析,“春秋五霸”应以春秋时代的战国人的说法为准,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5:45:10

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外,其他两位是谁,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郑庄公、秦穆公、楚成王和宋襄公中两位。按照称霸的标准,要会盟诸侯,并在诸侯们的推举下成为霸主,并且能领导诸侯“尊天子以令不臣”,才标志着霸主地位的形成。也就是说,既需要会盟诸侯的形式,还需要尊王攘夷的号召力。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来对照一下宋襄公。

宋襄公霸主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

1.会盟诸侯的形式

宋襄公第一次会盟诸侯,是在帮助齐孝公即位后,参加会盟的国家只有卫、邾、曹、滑这几个小国。大概觉得与会国过于寒酸,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在鹿地再次会合诸侯,这次齐、楚两个大国与会了。

盟会由宋襄公发起,他也就不谦虚地以盟主自居,举行了相关礼仪,会盟结束,他还宣布秋季举行再次会盟。

也就是这次会盟,宋襄公遭遇了耻辱性的结局。会前,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告诫,对楚成王过于信任,不带军队出席会盟,结果被狡诈的楚成王带兵俘虏,楚成王不但抢了盟主位置,还直接把宋襄公抓到楚国。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才被释放回国。

从表现形式上看,宋襄公的盟主有点勉强,第一次连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第二次虽然有齐和楚两个大国,但数量不够。第三次数量和质量都不错,但为别人做了嫁衣,自己被弄成个笑话。

2.“国际行动”的号召力

这方面宋襄公更苍白,第一次会盟,他令邾国国君把鄫国国君当祭品,扔进睢水,谈不上“国际行动”。唯一一次能体现他价值的“国际援助行动”,是他应齐桓公生前之托,率领卫、曹、邾及本国人马,平定了齐国内乱,协助齐孝公登基。

不过,这次行动是在他图霸之前。

如此看来,宋襄公称霸,有打了折扣的仪式,无霸主的实际作用。从形式上勉强算霸主,从实质上根本算不上霸主。这就是长期以来,宋襄公春秋五霸地位受到质疑的原因。

宋襄公的“仁义”表现

对宋襄公的“仁义”,历史上争议颇多,我们先来看看宋襄公的“仁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1.推让继承权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嫡子,但不是长子,长子是目夷。但目夷是庶子,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宋襄公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但宋襄公对父亲说,请立哥哥目夷为太子,因为目夷比我更“仁”。目夷说,要说仁,哪有让君位的弟弟“仁”呐。于是目夷干脆逃到国外,坚持不受。

在这种情况下,宋襄公才继位为君,而后他立刻召回哥哥目夷,委以国政。

2.忠于所托

在葵丘会盟上,宋襄公见到了当时的天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非常赏识宋襄公,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临分别,齐桓公竟然嘱托宋襄公一件事:帮他照看齐太子昭。这件事背后的含义很深,齐桓公等于把齐国的未来,托付给了宋襄公,可见,齐桓公对宋襄公的信任度有多深!

宋襄公真没辜负齐桓公的托付,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内乱,太子昭逃往。宋襄公向各诸侯国发出救齐扶立太子昭的号召,除了卫、曹、邾三个小国,竟没有一个大国响应。就是这种情况下,宋襄公依然决定率兵入齐,对抗强大的齐国新君无亏。

在齐国人的帮助下,宋襄公完成了使命,助太子昭顺利即位。

3.会盟如约

就是那次使他被俘的盟会,他不顾目夷的劝阻,坚决不带兵,理由是:这是会盟的条件之一,不能背信弃义!结果人家楚成王不管这一套!

4.正义之师

宋楚“泓水之战”,楚国人半渡之际,宋襄公认为这是不仁义的行为,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河,没来得及集结编队时,目夷再次建议趁乱发动攻击,宋襄公坚持等对方布好阵型再战,否则“不义”。

结果,本来兵力就不如人家,等对方修补完所有弱项,宋国大败,宋襄公中箭负伤,第二年箭伤发作薨世。

如何看待宋襄公的“仁”

说宋襄公是“蠢猪式的”仁义,这是毛主席的评语。不过,毛主席这句话是在特定的语境所言,是有所特指,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毛主席对宋襄公的全面评价。

1.以现代战争的观点,宋襄公很愚蠢

战争历来讲究诡诈,无所不用其极,宋襄公将仁义用在最不讲仁义的场所,不合时宜,说他愚蠢一点不为过。事实上,当时公子目夷就对他表示出了质疑,但宋襄公坚持己见。

有意思的是,宋襄公即使战败后,还固执地说:不打受伤的人,不打老人,这是仁德的君子该保守操守;即使宋国灭了,我也不会趁人家没布好阵就攻击人家!

是宋襄公愚昧透顶,无药可救了?其实,还真冤枉了他。

2.宋襄公代表的是春秋“贵族精神”

春秋跟战国截然不同,跟现在更是没有可比性。春秋时期的战争,很讲究风度,双方很有剑客的“侠气”,绝对不会干出乘人之危的事。打之前客客气气,甚至双方还得互相致敬。打完了,胜利的一方也不会穷追猛打。甚至在晋楚战争中,还出现过战败方车子陷在泥里,胜利一方不但不追杀,还帮对方把车子拉出来。

这就是春秋的贵族气质,就是“仁义”的表现,所以,不能以此讥笑宋襄公,后人讥笑宋襄公,是因为春秋的贵族精神消失了,这不是宋襄公的错!

那么,宋襄公就没错吗?也不是!

宋襄公的错

宋襄公最大的错是,忘了自己的实力,做不切实际的事,以为耗子腰里有杆枪就成了老虎。这杆枪是谁给的呢?正是前任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的信任,及宋襄公的大义,竟然是他做成了扶立太子昭的义举,从而是他名气大振,就像耗子得了杆枪,从此胆肥了!

目夷曾警告他,小国争霸,早晚是祸,宋襄公已经沉迷于霸主的梦幻,不可自拔。这才是宋襄公迷失的根!

春秋末期,贵族精神已经不合时宜,他还不能适应诡诈的时局。就相当于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本来底子差,还非往污浊的环境里钻,那不就是找死吗?

所以,宋襄公的春秋霸主就是个不自量力的笑话。他的愚蠢不在固守“贵族精神”,而是无视自身实力,妄自尊大,自寻死路!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