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有两种主流观点,按照《史记》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如果按照《荀子》的说法,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
其实,春秋五霸说法不一,不过宋襄公绝对是没有称霸的实力,他的称霸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因此,大部分的五霸说法中都不提及宋襄公,《汉书注·诸侯王表》和《史记索隐》中将宋襄公列在其中。
但如果从军事实力和影响力来看,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都只能算是一个二流国家,和齐国、晋国、楚国、秦国这些强国相比,始终不是一个等级。
虽然宋国建封的起点相当的高,是公爵级的诸侯。但在攻伐不断的春秋战国,爵位是虚的,拳头才是硬道理。像齐国、秦国也只是侯爵,雄踞江淮的楚国则更惨,才是个子爵。然而,这些大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周边都围绕的一班小弟,自己当老大。而宋国自始至终都不具备的这样的能力。
事实上,宋襄公是一个比较二的君主,就像哈士奇一样,总以为自己是大佬,结果拉出来一打,立马被楚国打残。
当年,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加上宋襄公在辅立齐孝公的过程中,也赢得了一些国际威望,于是宋襄公就开始飘飘然认为自己能够接替齐桓公来当霸主。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残酷,以宋国这点国力,别说秦楚齐晋这些大国,就是陈蔡郑这些诸侯国也不需要给他们面子。正如目夷当初劝谏他时说的:“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
可以说,目夷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至少清楚宋国就是个小国而已。结果宋襄公就是不听,后来在会盟时被楚成王给掳了。之后恼羞成怒的宋襄公又想拿楚国的小弟郑国来出气,结果又在泓水之战中讲什么仁义,最终被楚军狠狠打脸。
春秋霸主应该是国力和军力上很强大,并且能以自身的影响力来会盟诸侯,才算是真正的霸主。至于宋襄公的图霸,不过是黄粱之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