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帝临终前对信王朱由检说了一句“吾弟当为尧舜”,有什么深意?

这是大明王朝最后两班老板在办交接的时候一句比较著名的话。木匠皇帝天启在临终的时候传位给了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大明的最后一班皇帝崇祯帝说的一句话:“吾帝当为为尧舜”。当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4:58:31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二十九日下午,明王朝的第十五位帝王,年仅23岁的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重病卧床两个月后薨逝。

天启帝朱由校是明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纵情享乐,尤其痴迷木工活,逐渐荒废了政事 ,宦官魏忠贤、客氏(由校乳母)利用皇帝的昏庸在宫内立住了脚跟,并发展势力,乘势坐大,在朝中遍树党羽,组织听命于他们的官僚集团,形成了著名的“客魏阉党集团”,并与不愿与其同流合污的东林党人(文官集团)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交锋,以求把持天下。之后,魏忠贤、客氏横行无忌,荼毒东林派朝臣。

阉党对东林党人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杨涟、左光斗、周朝瑞、顾大章、袁化中、熊廷弼、赵南星等清廉正直东林党人相继被害身亡,其余的均遭罢斥。朝堂几乎为之一空。

魏忠贤尝到了大权在握的美妙滋味,他的党羽喽啰们亦从中捞取了巨大的好处。为长保荣华富贵,这些投机小人想尽办法为魏歌功颂德,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在全国各地大肆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呼其为“九千岁”,俨然已是“太上皇”,差一点就成“万岁”了,所缺的只是名义。

《明史》记载,各地生祠建好后都要举行盛大的“迎喜容”仪式,也就是逢迎魏忠贤的泥塑像,各级官员都要行三跪九叩之礼。魏忠贤甚至比皇上还威风,文武百官只差没山呼“万岁爷”了。天启在位期间,庙堂上群魔乱舞,乌烟瘴气,国事愈发不堪。

天启七年,一生喜好玩乐,练就一身炉火纯青的木工技艺、将明帝国元气耗尽的天启帝朱由校死去,谥(庙)号熹宗,葬于德陵。

自从病重后,长时间卧于病榻上,朱由校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开始反思自己短暂的一生以及所干的荒谬之事。

天启七年八月初,早已被由校冷落的张皇后向他提起了嗣继的问题。朱由校没有子嗣,信王朱由检是他唯一的亲弟弟。遵照嗣位“兄终弟及”的规矩,信王是皇位的当然继承人。信王朱由检彼时年已十七,和当初朱由校即位时的年龄差不多。据说他性格沉毅冷静、通情达理、深明大义、贤名远播,张皇后早有耳闻,因此她看中了信王。张皇后虽与天启帝感情不睦,被其冷落,但名号仍在,她担心由校突然死去,却无人继位,于是对老公提起了信王,说信王可以托付大事。病入膏肓的朱由校点头表示赞同。

不久,由校病情加重,太医亦束手无策。魏忠贤派人日夜守在宫廷内外以防不测。张皇后劝天启召见信王一次,由于魏忠贤防范严密而不成。八月十一日,魏忠贤休假外出,宫外监视的人也不见踪影。张皇后借这个难得的机会,传旨召信王入宫。

信王奉诏来到乾清宫,见到他的哥哥由校。只见朱由校面色晦暗、全身浮肿、奄奄一息,朱由检心里很难过。朱由校强打精神对信王说:“吾弟当为尧舜 (我弟弟将来要成为尧舜一样贤明的君主)”,还说:“要好好照顾你嫂子” 。接着又说:“魏忠贤、王体乾皆是忠臣,可以信任,可以大用”。信王朱由检只是伏地磕头不敢回声,谁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辞别后,张皇后叮嘱信王多加保重,要严格保密,随时注意事态的变化。

天启帝朱由校昏昏庸庸、混吃等死地虚度了二十多年,似乎一生只干了一件明白事——接见并确定其接班人朱由检。但至死他还在眷恋与宠信祸乱朝纲魏忠贤、客氏,对他俩的倚重与信任丝毫未变。天启七年(1627)八月二十二日下午申时,统治大明七年,将明王朝最后一丝阳气耗尽、并彻底带进沟里的朱由校油尽灯枯、撒手人寰,时年仅23岁。17岁的朱由检登上皇位,他就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崇祯帝)。

天启临终前对信王朱由检说:“吾弟当为尧舜”究竟有何深意?查阅史料,发现天启给弟弟的遗言不过是在重复父亲明光宗朱常洛(泰昌帝)临死前交代诸臣辅佐他的一句话:“朕难了,国家事卿等为朕尽心分忧,辅佐他为尧舜之君,卿等都用心了”。朱由校的意思是希望朱由检要像老爹当初希望的那样当个好皇帝,努力成为类似于传说中上古两位贤明有德的圣君尧、舜那样的伟人 ,再将这“光荣传统” 一棒棒接力下去......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