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为什么还会败给李世民?

玄武门事变的发生前,李建成拥有父皇李渊、齐王元吉、以及朝廷内诸多大臣的支持,可以说是优势明显。但是玄武门事变时,优势巨大的李建臣被杀身亡,反而是实力相对弱小的李世民成功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1-22 16:33:45

世上有一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天生就是人生赢家。

大唐首位太子李建成就是这样的人,他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在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帝制时期,他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李渊器重他栽培他,他也不负众望,帮助李渊太原起兵,建立牢固的东宫班子。可以说,在皇位继承上他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但这位天生的赢家,最后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唐太宗皇帝继位后,出于政治需要和个人情绪,更是将其一贬再贬。仿佛他是一个坐享其成,嫉贤妒能,成天乐衷于拉拢李元吉对付当时还是秦王的太宗皇帝的纨绔子弟。

但部分史料证明,李建成并非如此,他也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太原起兵开始,他便有功,他能担起李渊给他的重担,只是他还有一个比他更加耀眼的弟弟。

那么,占据优势又有才能的李建成,是如何把好牌打烂,最终以失败告终的呢?

首先,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李建成。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其母窦惠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之女。而李渊,出生于北周关陇贵族集团,世袭唐国公。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还是李渊的姨妈。

古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因而李建成作为二人的嫡长子,即使无所作为,也能混到个“唐国公”的爵位,在朝中分到一杯羹。

李建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与父亲的期望中,成长为一个值得父亲信赖和依靠的有用之才。隋大业十三年(617),当李渊奉命前去太原担任留守时,李建成并没有跟随父亲搬迁。因为李渊留给了他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去河东一带招揽人才。

此时的李建成尚未过而立之年,还是个古人眼里的彻头彻尾的黄毛小子。然而即便如此,李渊还是把招揽人才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在古代,人才有多重要,我们从曹操一而再再而三颁布的“求贤令”里就可以感受到。

除此之外,李渊的这一举动,还在为李建成铺路。毕竟李建成招纳的人才,服务的第一对象便是李建成自己。

李渊心底的反叛计划,要是失败了,李建成便能依靠手下的能人志士获得更大的求生机会。而要是成功了,那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自然是李渊的接班人。李建成要是能有自己的人才集团,自然更有利于他接手天下。

李渊此举看似只是简单地让李建成留在河东,实际上表现出来他对李建成能力的信赖和对李建成的期望。而从李建成一路招揽的贤士能人来看,他也确实有之后继位并巩固地位的能力。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由,正式起兵反隋。

其实早在同年二月,在李渊收手下刘武周造反称帝以后,李渊就可以起兵了,然而他一直在等李建成带着招纳来的人才加入自己的队伍。

等到李建成到达太原以后,李渊就急迫地找起兵理由,最终出兵。

李家大军跨过黄河,攻向长安的时候,受到了河西将领的抵抗 。

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成了李家军的先遣部队。当时,李建成手下的李家军,并不是以往的正规军队。士兵不懂行兵打仗,更毫无军队意识。

为此,李建成以身作则,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引导大军走向正轨。而李建成的美名也渐渐传开,在他行至西河城时,城内军民自发开门迎接。

在李家军进入长安,李渊扶持起新皇杨侑后,李渊被封为唐王,而李建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唐王世子。但他却获得开府自设僚属的特权。

可见,李渊早已开始培养李建成的为政能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的政治家。

在李渊称帝后,李建成这个新上任的太子,更是实际上行使着皇帝一般的权力。

《旧唐书·建成传》记载,“高祖忧其不娴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足见当时李渊对这个长子的器重和满意。

李建成早年在河东笼络的人才,以及之后不断归附于他的人才,都为他提供了不少支持。唐朝名相魏征、王珪都曾是太子府的重要幕僚,而薛万彻、马三宝、冯立等也是追随李建成的名将。

由此,可以知道,李建成之所以能当太子,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李渊的嫡长子,更因为他的才能。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身份尊贵、父亲信任、群臣支持的太子,却给自己留下了最大的隐患,那便是野心勃勃的亲弟弟——秦王李世民。

司马光将李建成比做是随父意而主动避让的泰伯,言辞中有种李建成主动退位让贤的意味。这种说法大约是有意抹黑秦王。建成太子和秦王在争夺战中互相攻击,到李渊不得不出面调停的地步,建成太子哪里有主动让贤的意思。

李建成与皇位错过,主要还是因为李建成性格问题,不听谏言。

李建成为了更好地对付弟弟,花重金拉拢李渊枕边的人,李渊宠妃张婕妤就是其中一员。秦王预谋发动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设埋伏,他跑去向李渊告状,说太子淫乱后宫。

李渊大惊,召太子前来问话。张婕妤听说秦王预谋诛杀太子,便跑去告诉太子建成,劝他不要进宫,李元吉也劝他不要进宫。此时应该控制太子府的军队,把守府邸,看事态发展。而李建成不听,非要进宫,李元吉无奈只好跟着,最终在玄武门被打了一个出其不意。

那么,倘若李建成听劝,秦王有能力扳倒太子吗?

秦王在玄武门之变时曾找人占卜预测吉凶,但被属下打断。因为无论吉凶都必须出击,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一场趁太子建成防备薄弱时发动的偷袭。

太子建成并没有预料到,秦王府精锐全部带出,王府无重兵把守,以至于当有人在玄武门喊出攻打秦王府时秦王诸将大惊失色。只是李建成,李元吉已死,军心涣散,没能打成。

从此时不难看出,当时秦王的势力不足以和太子抗衡。否则,能开创盛世的千古一帝,在玄武门之变前他怎么会没有信心赢?又怎么会不在府邸安排保卫呢?

李建成的失败,正是因为他不听劝导,一意孤行,明明得到警告却置若罔闻。李建成的牌是好牌,他是李渊的嫡长子,名正言顺成为太子,又有李渊帮助培养势力,但在与秦王交锋时还是打烂了。

李建成的失败,正是因为他不听劝导,一意孤行,明明得到警告却置若罔闻。李建成的牌是好牌,他是李渊的嫡长子,名正言顺成为太子,又有李渊帮助培养势力,但在与秦王交锋时还是打烂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