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为次,什么为三呢,你如何理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语出《孟子离娄上》。至于无后究竟指的是什么,哪三样属于不孝,有多种说法。
原文的意思是:不孝是指后代没有尽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5 23:30:42

孟子接着讲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君子以为犹告也(大意)。由于后人引用时往往只用了前8个字,以至于生出“第二第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来。

撇开繁琐的论证,简单地讲两条:

一,“三”在古文中,常为虚数意为“多”;

二,在儒家,重视“礼”所规制的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家庭中,“无后”就是“后代没有后代的样子”,就是对家庭礼节中“孝”的最大的违背。

因此,孟子接下去的话的意思是:

舜沒有告诉父母(获得许可)就娶(了尧的女儿)就是没有后人(应有)的样子。但也有人认为(由于舜的父亲因偏见)因此舜也等于禀告过了。

这样理解是不是也很顺畅?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