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十个人九个人理解错了,你知道正解吗?

原文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结合全文环境“无后”,应理解为“心中没有父母”,不尊重父母才是最大的不孝。确实,很多人理解错了,主要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06:32:07

确实,很多人理解错了,主要错在“无后”两个字上,我们先搞清楚出处,然后再看从什么时候曲解了。

出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后面还有一句:“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意思就是:舜不告诉爹妈自己就结婚了,是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

“无”的意思是:“没有尽到……的责任”。没有尽到作为后代的责任,这叫无后。

无后不是指没有后代。

曲解

另外,曲解“无后”意思的其实是汉人赵岐。

他在《十三经注疏》阐述了他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

“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是他把“无后为大”理解成不娶妻生子、断绝香火,孟子只是背锅了。

况且,“三” 在古代汉语中多数用来表示“多”的意思,而不是真的表示数词“三”。

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正确释义是:不孝的表现有很多种,但以不尽做后辈的本分为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