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邻里街坊总是会以“是否孝顺”来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尤其是婚后的夫妇如果没有后代则会被说成是大不孝之人,我们常常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这是儒家关于孝顺的说法
生活中邻里街坊总是会以“是否孝顺”来评判一个人的道德,尤其是婚后的夫妇如果没有后代则会被说成是大不孝之人,我们常常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然这是儒家关于孝顺的说法,那么后两不孝是什么呢?
第一种不孝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孔子在《孝经》上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就是父辈要做违背道义的事时,儿子不可以不据理劝谏父亲,如果不及时劝诫父辈使其陷入不义之地,就是不孝了。
第二种不孝就是: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放到现代就是说,父母年迈,家庭比较贫困的情况下,做子女的如果不好好工作,让父母过上不愁吃穿的生活,这也是一种不孝。因为父母在年轻的时候付出了很多,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健康成长,衣食无忧。
父母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子女需要在品行上规诫父母,在物质上养育父母,年老的人总是无助的,身体状况一如不如一日,又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如果做子女的都不奉养他们,可真是断了他们的后路了。
儒家是以“孝”为核心建立的学说,通过讲究血缘关系上面的“孝”来达到治国治家的目的,在古代的氏族社会这是广为大家公认的治理理念。但是在今天氏族不断被消解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思考儒家谈的哪些“孝”的理念在今天还受用,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是必须只有男人才能接续后代的封建思想真的应该摒弃了。
作者: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