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加盟曼联,随即在第一个赛季成为队内联赛最佳射手,帮助球队夺取英超冠军。1999年冠军杯决赛,在对拜仁慕尼黑队的比赛中替补出场,补时阶段打进致胜一球,成就了曼联三冠王。这就
23岁加盟曼联,随即在第一个赛季成为队内联赛最佳射手,帮助球队夺取英超冠军。1999年冠军杯决赛,在对拜仁慕尼黑队的比赛中替补出场,补时阶段打进致胜一球,成就了曼联三冠王。这就是索尔斯克亚的资本,一个球员蜕变成职业教练的最大资本。
和风度翩翩的穆里尼奥相比,索尔斯克亚显然更接地气,他的举手投足之间,都留有很深的弗格森烙印,难怪他在球员时期弗格森对其钟爱有加。
索尔斯克亚的名气不如穆里尼奥,如果他去皇马或者国米执教,他未必能取得穆里尼奥的成就,但是在此时此刻,索尔斯克亚也许就是曼联主帅最合适的人选。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穆里尼奥名满天下,执教生涯唯一一次中途解约出现在了曼联。穆里尼奥尽管有过球员的经历,但是那是低级别联赛,而且时间很短,根本不值一提。他会八国语言,语言天赋使得他能够在诸多大师级的足球教练身边学习大量足球知识和先进战术理念,我们可以把穆里尼奥归到学院派教练。
在中国足球圈,不同背景之间的球员教练都有很深的壁垒:国家队球员比非国家队球员有底气,足球强省的球员比其他省市球员有底气,专业球员出身的教练比学院派教练有底气……国内如此,国外就更不用说了。
很多人会说的一句话就是:换手如换刀。一场迟来的大胜,确实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更多的是球员对教练的服从。有过作为球员的共同体验,索尔斯克亚清楚如何激励影响球员,这就是他的最大优势。在战斗精神和技技术之间,精神永远是第一位的。